第三百七十四章 蔬菜;潼南;油菜
第三百七十四章 蔬菜;潼南;油菜 (第2/3页)
卖到了一分钱一斤。
还有十字科根肿病的发生面积也越来越大,高山蔬菜品种到了必须引入新种类的节点。
辣椒、瓜类、番茄、豆类等等品种,都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赵华从宏观上给陶勇聊了聊高山蔬菜的机遇,这其实离陶勇的生活不远。
他在na区工作生活了两三年,对这里的蔬菜也比较了解。
春菜和秋菜都比较便宜,因为主产区可以大量供应。
但夏菜,尤其是收割稻谷及之前的季节,菜价经常会很贵,然而,去年的三大白却很便宜,因为高山蔬菜种类太单一了。
种植户也不是傻子,肯定会尝试改变,这会让新品类的推广更轻松。
“天禾确定会参与吗?”
“他们已经动起来了。”赵华笑了笑,“只是基层的店铺数量不够,需要更多人手。”
“干他娘的!”
“不养老了?”
“还没到时候,这次我把儿子和侄子都叫过来,赵总,可得给我分两个好地方。”
“哈哈,都是好地方。”
高山蔬菜对天禾其实只是一个很小的市场,每年山城的种植面积不过上百万亩,还有存量对手的竞争。
但对荣华贸易却是一口不小的肉,而且不止山城,在邻近的鄂省、贵省、湘省同样有高山蔬菜。
如果开发好了,同样能轻松增加上千万的销售额。
但其实高山蔬菜还只是天禾顺带的,主要目标依然是平坝丘陵地区。
只不过这块区域是荣华贸易的自留地,不可能与陶勇等人分享。
如果不是这次天禾要求渠道下沉,赵华连渝东北和渝东南也不想让出来。
但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荣华贸易是压在陶勇等人身上的一座大山,让其没有反抗的资本。
同样的,天禾种业也是荣华贸易不可逾越的高山,随时能决定荣华的生死。
还好,荣华跟着天禾的这几年,日子过得很精彩,也很滋润。
回过神来,赵华将纸杯里的水一口喝干净。
“走了,动作快点。”
“好勒。”
赵华起身准备出门,眼睛一晃就看到了陶勇放在柜台上的报纸,硕大的标题吸引了他的注意。
“为什么从华夏进口种子后又销往华夏,而且卖得特别好?”
赵华挑了挑眉,问:“这是多少年前的报纸了,还在看?”
“就今天的。”陶勇说起:“看了让人有点不爽。”
赵华拿起了报纸,日期也确实是今天,他看了起来。
报纸内容表达的就是标题的意思,一家德国企业,以订单方式从陇省大量进口西红柿、洋葱和西瓜等种子。
经过加工、包装,然后再销往全世界,尤其在华夏销得特别好。
不得不说,这个标题就很能吸引人眼球,也能刺激到一些人的痛点。
“代工厂嘛,国内太多太多这样的企业了。”这时很多知识分子都有这样的认知。
为此,这名记者还特意去了德国,参观了企业的加工车间。
先进的设施设备,训练有素的公司,精密的分选方式,以及一种特殊的液体浸泡方式。
浸泡后能够提高种子的活力,播种后能够提高发芽率,促进根系发达,达到出苗齐壮的效果,还可明显提高植物抗旱、抗盐碱、抗涝、抗病虫害、抗冻的能力。
也是因此,该企业的蔬菜种子受到了华夏农民的青睐。
这种用于种子浸泡的液体叫comcat,国内称为碧护。
这是一种植物源新产品,获得了欧盟bcs有机认证。
遗憾的是,此项技术引进国内已经10年,但却并未被国内种子企业普遍采用。
由此,这名记者认为国内种子质量不好是有原因的,不仅各项工艺落后,而且还不愿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最终导致国内蔬菜种子市场充斥着洋种子。
“错失了先正达,不仅错失了农药,也错失了种子市场的发展机遇,这是国内农业今年最大的遗憾,没有之一。”
腐朽、不知进取、落后……种种标签就差没直接打出来了。
赵华也看得有点血压飙升。“这谁啊?”
“诺,新京报的记者,梅隆。”陶勇指了指,又问:“天禾的种子是不是也用了碧护,才这么好?”
“没这回事。”
赵华对碧护不太熟,仅限于知道这个产品。
“碧护就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类似的产品,天禾也在使用,但不是碧护。”
他顿了顿,又说:“这种新闻看看就行了,没劲,还不如多抢点市场。”
通篇都充斥着崇洋媚外的气息,这确实让赵华这种从业者不爽。
但和荣华其实没多大关系,他就是个二道贩子,犯不着生气。
反倒陶勇在赵华走后,依然守着柜台生了会闷气,才关店下班,又联系了子侄,准备到县乡镇去开店。
同时他也开始联系渝东北和东南的人,现在荣华放开了口子,在店没开起来之前,也可以先分销下去。
天禾的种子确实好,名气也大。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他只是打了几个电话,陆续就有人下单订购蔬菜种,不论三大白,还是其它品种,都有人要。
“如果能卖到平坝丘陵地区,那该能赚多少钱!”陶勇时常这样幻想,如果生意还能做,养什么老?
潼南是川渝交界处之一,典型的浅丘地貌,地势较为平坦,冲积平坝较多。
赵华驾车进入潼南崇龛镇,琼江两岸,油菜籽密密麻麻的铺满了田野。
他错过了开的季节,但这饱满的油菜籽更能令他感到兴奋。
这里面蕴藏着农户的财富,也蕴藏着他的财富。
潼南不仅被誉为菜都,同时也是油菜种植大县,全县种植面积达30万亩。
如今,这里面天油6号占据了绝大部分,这是因为其在上一季种植中展示了非凡品质和产量。
这才有了如今的面积。
三年前,荣华第一次进入山城市场,第一次来到潼南,这时的天油系列也才上市一两年。
天禾铺不开那么大的市场,所以把山城交给了荣华贸易公司。
第一次总是很痛苦的。
荣华也是如此,天油6号的售价很贵,普通的油菜种子每亩投入只需要12~15元。
而天油6号即使优惠过后,每亩投入也在60元以上。
油菜和蔬菜有些不一样,这就是一种油料作物,这让一般的农户难以接受。
但好在天禾的名气大,品牌够硬,所以也打开了一些销路。
原本他是想依靠口碑发酵,一年年的做大市场。
然而,在那一年油菜籽收割后,天禾传来消息,潼南承担了新一年部级油菜万亩高产示范片任务。
赵华知道机会来了。
有天禾的名气,再点钱,他很快就打通县里的关系,获得了一个同台竞技的机会。
只是一个机会。
潼南此前的主栽品种是秦优7号,世纪初上市,是国内目前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油菜杂交品种。
出自于陕省李殿荣研究员,其被誉为‘杂交油菜之父’。
在80年代到九十年代,李殿荣培育的‘秦油2号’曾横扫大江南北,是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成功应用于生产的杂交油菜品种。
在秦油2号之后,李殿荣和他的研究团队又经过15年的潜心研究,培育出了秦优7号。
而在这之外,李殿荣还培育了多个品种,甚至有品种权转让给法国利马格兰公司,是继杂交水稻之后,我国在主要农作物上转让西方国家的又一重大育种技术专利,曾获国家专利金奖。
但和秦优7号同台竞技,并没有让赵华胆怯,只有兴奋。
郑单958曾经同样是玉米种业的王者,但一样被天玉1号拉下了王座。
如今只是换成了秦优7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