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第2/3页)

  禅让大典结束后,乾隆禅位于大炎女王的消息如同春风一般,迅速在京城传开,然后又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北方各地。这个消息就像一块巨石扔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浪花,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与讨论。

    满洲八旗子弟们,平日里享受着贵族的尊荣,除了皇族之外,几乎人人都以“爷”自居。他们的利益与清朝和皇族紧密相连,对于大清被大炎吞并的事实,他们怎能容忍?于是,八旗子弟们迅速行动起来,密谋策划,想要模仿明朝的夺门之变,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诛杀“妖女”李清歌,恢复太上皇乾隆的皇位。

    然而,他们的计划刚刚付诸行动,李清歌的军队就如神兵天降,出现在了他们面前。士兵们端着机枪,一通扫射,叛军们纷纷倒下,血染红了地面,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李清歌用铁血手段镇压了这次叛乱,展现出了她作为女皇的威严与决断力。

    前朝后宫的人们虽然心有不甘,但在李清歌的强势镇压下,也只能接受她成为大清之主的事实。他们虽然表面上臣服,但内心却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的对李清歌抱有敌意,有的则对她抱有期待,还有的则是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与不安。

    乾隆虽然多次强调李清歌是他的亲生女儿,有着纯正的满人血统,但仍然有人不认可她。他们认为,李清歌虽然有着满人的身份,但在民间流落了这么多年,她的心已经偏向了汉人。要不然,她当年怎么会起兵造反?又怎么会建立汉人的朝廷呢?

    这些人对李清歌的身份与立场充满了怀疑与不信任。他们担心,如果让她当了女皇,将来满臣还怎么保持优势,继续压制汉臣呢?以前的大清皇帝们总是说“满汉一家亲”,但不可否认的是,满人始终凌驾于汉人之上。看看那些配享太庙的大臣们,除了张廷玉之外,全都是满人。这足以说明满人在大清朝廷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因此,他们看重的不是李清歌有没有皇家血脉,而是她的心向着哪一边。他们担心,一个心向汉人的女皇,会改变大清的传统与制度,让满人的地位受到威胁。然而,这些担忧与猜测,在李清歌的铁血手段与强势统治下,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与能力,也让那些质疑她的人逐渐闭上了嘴巴。

    心里装着汉朝,那是一种深沉而炽热的情感,如同烈火燎原,让那些对手们心生畏惧,仿佛面对的是不可战胜的力量。李清歌,这位传奇般的女子,她的心中不仅承载着对故国的深情,更有着雷霆万钧般的决心与勇气,正是这份力量,让她在风雨飘摇中平息了当时的暴乱,如同一道耀眼的闪电划破黑暗的天空。

    金陵城中,刘墉接到李清歌的消息时,正值春日,繁花似锦,柳絮飘飞。他站在御花园的高台上,远眺着南方那片被希望照耀的土地,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诏书的颁布,对他而言,既是意料之中,也是期待已久的胜利果实。他深知,这一切的平静与秩序,都源自于李清歌那不可小觑的力量与智慧。

    在这份诏书里,李清歌以一种近乎坦诚的姿态,讲述了自己的身世之谜。她的话语,如同春日细雨,轻轻洒落在每个人的心田,让人不禁为她的遭遇动容。她曾是民间的一粒尘埃,被金氏夫妇收养,那段流离失所的日子,如今成了她人生中最宝贵的磨砺。她的故事,像是一首激昂的诗篇,激励着每一个听闻之人,让他们相信,即使出身卑微,也能改写命运,成就非凡。

    诏书一发布,整个社会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撼动,舆论如潮水般汹涌澎湃。南方的交通,如同人体的血脉,四通八达,消息传播的速度,快得惊人。李清歌登基成为大清皇帝的消息,如同一阵春风,迅速吹遍了炎朝的每一个角落。

    朝廷大臣们,身着华服,面带惊愕,他们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议论纷纷,声音回荡在空旷的殿堂中,显得格外响亮。而普通百姓,则是街头巷尾,口口相传,他们的脸上,既有震惊,也有期待。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个曾经在民间流浪的公主,竟然能够跨越两个朝代,成为主宰一切的女皇。

    北方的满洲八旗,虽然表面上俯首称臣,但内心深处,那份不甘与傲慢,如同暗流涌动,难以平息。他们无法接受,一个女子,尤其是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女子,竟然能够站在他们的头顶,指点江山。然而,南方的百姓,却以一种近乎盲目的热情,接受了李清歌。他们不关心血统,不关心出身,只关心谁能给他们带来安宁与幸福。在他们心中,李清歌就是那个能够带领他们走向光明的神只。

    李清歌,这位女皇,她的功绩,如同星辰般璀璨。她推广超级稻,解决了人们的饥饿问题,让百姓们不再为温饱而发愁;她发展纺织业,让普通的衣物变得物美价廉,让每一个家庭都能穿上温暖的衣服。她的每一个决策,都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百姓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与安宁。

    然而,历史的轮回,总是充满了残酷与无奈。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往往只知剥削百姓,不顾民生疾苦,导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朝代更迭不断。李清歌深知这一点,她不愿意重蹈覆辙,她要用自己的行动,打破这个恶性循环,让百姓们真正过上好日子。

    南方的商人们,或者说是企业家们,听到李清歌登基的消息后,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他们知道,这位女皇的改革,将会给他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商机。南方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个公司和企业都在技术、质量、价格上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以应对市场饱和的危机。然而,李清歌却悄悄地拿下了北方,这让他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北方,那是满洲勋贵的领地,富户云集,市场潜力巨大。南北统一后,边境开放,这些企业家们如果能够趁机进入北方市场,用便宜的工业品打开市场,无疑将赚得盆满钵满。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个能够让他们的事业更上一层楼的绝佳时机。

    新皇帝登基,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改革与变革。李清歌也不例外,她的第一把火,就是废除了大清的国号,统一南北,让炎朝成为了一个完整的帝国。这是她心中早就种下的种子,如今终于开花结果。她之前的认亲、赴宴,都是为了这个计划铺路。虽然大家早就料到她会废除国号,但诏书一发布,还是让所有人措手不及。毕竟,改国号可不是一件小事,它关乎着国家的尊严与荣誉。然而,一想到李清歌背后那支强大的军队,以及她那不可撼动的决心,人们又觉得这个决定再合理不过。

    女皇大权在握,她的每一个决策,都如同雷霆万钧,让人无法抗拒。有人疑惑,乾隆既然把皇位传给了李清歌,她又是皇室血脉,为什么不让她改姓爱新觉罗呢?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需要答案。因为爱新觉罗在满语里,就是“金”的意思,也可以直接称为金氏。前朝清朝灭亡后,很多皇族为了避祸,都改姓了金,就是这个原因。爱新觉罗和金,都是黄金的意思,寓意着尊贵与荣耀。对于李清歌来说,无论姓什么,她都是那个能够引领国家走向繁荣的女皇。

    除了姓氏之外,李清歌还发布了一道诏书,宣布自己登基后,要实行仁孝之道。她尊称祖母崇庆太后钮祜禄氏为太皇太后,尊称生父乾隆为太上皇,并赐给他“元寿”的尊号;尊称生母那拉氏为太上皇后,并赐给她“元宸”的尊号。这道诏书,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李清歌的深情与智慧。

    乾隆的“元寿”尊号,寓意着长寿与安康,是李清歌对父亲的美好祝愿。而那拉氏的“元宸”,则让人们想起了太宗皇太极的宠妃海兰珠。海兰珠生前被封为宸妃,死后被追谥为敏惠恭和元妃。宸,是北极星所在的地方,也是帝王的代称。这个封号,对于女子来说,无疑是极高的荣誉。连女皇武则天都没能得到“宸”这个封号,可见它的珍贵与重要。

    “元”和“宸”,都是帝王用来表示特别宠爱的封号。李清歌用这两个字来尊封自己的母亲,无疑是在向世人宣告,她对母亲的深情与敬爱。太上皇的“元寿”尊号,在“元宸”面前,反而成了陪衬。乾隆心里明白,李清歌这样尊封自己的母亲,是因为怨恨他冷落了那拉氏。他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这是女儿对母亲的一片孝心,是他无法剥夺的。

    太上皇被尊称为元寿,他的面容虽已苍老,却依旧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眉宇间藏着岁月沉淀的睿智。太上皇后则得到了元宸的尊号,她端庄娴雅,嘴角挂着一抹温婉的笑意,与太上皇并肩而立,看上去就像是一对和谐美满的夫妻,岁月静好,仿佛世间所有的纷扰都与他们无关。

    新帝对自己的生母如此厚待,不仅赐予了无上的尊荣,更是在朝堂与后宫中掀起了一场波澜。整个前朝后宫都震惊不已,仿佛平静的湖面被一块巨石猛然砸入,溅起了层层涟漪。

    有人欢喜,认为这是对孝道最好的诠释;有人嫉妒,眼红那拉氏一族因此获得的权势与地位;也有人心生怨恨,觉得新帝此举打破了旧有的平衡,让原本就动荡的时局更加扑朔迷离。

    最高兴的莫过于太上皇后的娘家那拉氏了。那拉府邸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听到尊封的消息,那拉氏族人欢欣鼓舞,激动得跳了起来,仿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