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还是好的!

    151: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还是好的! (第2/3页)

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你们看着这些边境和我大明朝的边境有何不同?”

    唐觅仔细一看,顿时惊异道:“他们的边境都是方方正正的,而大明朝的边境却弯弯曲曲,看起来不甚美观。”

    唐风也凑过脑袋来看了一眼,随即“欸”了一声,附和道:“还真是嘿!”

    唐觅再次发问:“殿下,这是为什么呢?为何我们的边境要划分成这样不规则的形状?”

    朱栎解释道:“你们不通军事,自然不知道其中好笑在哪里。”

    他的声音平淡,但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唐风和唐觅立刻竖起耳朵,听得非常认真。

    朱栎指着地图上的边境线,缓缓说道:“边境方方正正看似好看,实则埋下了分裂的隐患。”

    唐觅和唐风对视一眼,眼中满是不解。

    他们丝毫不能理解,边境划分还能够有着分裂的隐患。

    唐风心中的痒痒虫被勾了出来,问道:“还请殿下解惑。”

    朱栎淡淡说道:“就拿龙国举例吧,你们知道汉中为什么不在蜀地之内吗?”

    唐觅和唐风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不知。”

    朱栎简洁明了地解释道:

    “秦岭以南的汉中被划归陕西,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属地失去了北方的天然屏障,不易形成一个完整的割据区。在政治、军事中心都在北方的情况下,这样无疑会有利于北方对秦岭南部以至整个蜀地盆地的控制。”

    “这就是大明朝的堪舆图线条都是歪歪扭扭的。”

    俩师兄妹恍然。

    原来如此啊!

    这还真不是朱栎扯淡。

    老祖宗最讲究制衡,这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

    所谓“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

    历史上的蜀地地区发生了太多的地方割据势力,从西汉末年的公孙述到明清时期的张献忠,大大小小的政权交替,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割据势力,主要还是蜀地地形险要,而物产丰富,对外相对封闭,对内自给自足,所以才会产生如此多的割据势力。

    从地形上看,汉中处于秦岭渭河谷地之南,无论是地理、气候,还是人文风物,汉中都更接近蜀地盆地,而与关中平原差异较大。

    自古以来,秦岭曾经是不同行政区的天然界线。

    在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和班固的《汉书·地理志》中都将秦岭南北分为两个不同的地理区,前者属巴蜀,后者为关中,两者的物产、经济、风俗、文化都很不同。

    但在元朝统治蜀地以后,就将设在汉中盆地的兴元路划归陕西行省。

    从此,汉中盆地和关中盆地就一直处于同一个行政区。

    元朝统治者做出这样的改变显然是出于军事和政治上的考虑。

    在宋金对峙和宋元之战中,秦岭及蜀地盆地一直是宋军凭借有利地形长期守御的战略要地。

    元军痛定思痛,自然会让后世子孙规避掉如此风险。

    这都是经验。

    “这就是经验,漂亮国没有在这方面吃过亏,自然不晓得其中的道理。”朱栎道。

    “还真是,漂亮国立国以来不过二百多载,而度过的又是较为兴盛的时代,跑马圈地这种事,在大明朝可是做不出来。”唐觅不住的点头。

    唐风挠着头,显得有些傻了。

    他没想到说着说着话题就扯远了,连忙拉回主题,道:

    “殿下,如今之计是安排接下来的计划。血灵大阵现在效果不好,是不是要征召几头王卫血奴?”

    朱栎轻声道:“不必了。王卫血奴珍贵无比,培养一头需要的资源乃是天数,用在这里实在浪费。”

    他的声音虽然轻柔,但却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唐风沉声道:

    “可是您的道场已经修建好了,此役过后您就要闭关修炼,恐怕不能拖延啊。”

    朱栎扫视着地图,面无表情地说道:

    “不用了,漂亮国已经完了。”

    他的声音平静而冷漠,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既定的事实。

    唐风惊了,急忙问道:“卑职不明白殿下的意思。”

    朱栎眼中金光闪动,莫名尊贵。

    他缓缓说道:“你们看不到,本王可以看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