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朱栎踏空而行,震惊张之维
118:朱栎踏空而行,震惊张之维 (第1/3页)
“随意点,本王就来看看。”朱栎说道。
“是,龙虎山历史之中,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不少和太祖皇帝打交道,今日殿下也算是重游故地。”
张之维笑吟吟说道。
四二代天师张正常也是一个风云人物。
太祖朱元璋称帝之前,就曾派遣使者诣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请发上天文书,授以“天运有归”符命,以制造君权神授的舆论氛围。
洪武元年,朱元璋授张正常正一嗣教真人,永掌天下道教事,赐银印,秩视二品,设僚佐,曰赞教,曰掌书,定为制。
天师出入皆驿马车船,待遇极高。
朱元璋还赐银重修天师府第,为历代天师撰写赞词。
甚至朱栎出生和张正常就见过面。
当然深入交流还属于张宇初。
张宇初正是张正常的长子,也是四十三代龙虎山天师。
“龙虎山变化很大。”
朱栎看着前方,哪里有一处道观。
正是天师府。
天师府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古建筑群,依山傍水,规模宏大,气势非凡。
府内豫樟成林,荫翳蔽日,鸟栖树顶,环境堪幽。
因道教兴起于山泽草莽之间,道士追求超凡脱俗、清静无为的境界,因此天师府内多植奇花名木,以增秀色,暗寓仙境。
不过这地方已经变成了旅游圣地,不少前来朝圣的香客正在供香、问道。
张之维看到如此热闹的场面,倒是面露自然。
“现如今道家不为神迷,自求修心,面朝普罗大众,贫道觉得更符合道家之观念。”
朱栎点点头,深以为然。
在大明,道家多少有点神迷的色彩,以为可以连接天地,直达天听,所以百姓崇拜。
现在道家看似走下神坛,但是更有种道家心学的洒脱自然。
好坏么。
只能够留给后人分说了。
“殿下,请吧,这里吵闹,说话还是要进入后山。”张之维伸出手,让给位置。
朱栎负手往前,随口问道:“哦,天师府不是道爷居住之地?”
“现在天师府已经化作了游人旅游的地方,多的是一些外门弟子在打理,内门弟子都在后山学习。”张之维解释道。
“真是.”朱栎一时间有些不知道如何评价才好。
鸠占鹊巢,看似天师府保存下来,但是丧失了神圣性,真是好手段啊!
“殿下,这样挺好的。”张之维似乎听出朱栎有些打抱不平的意思,连忙解释道。
朱栎不再多言,他一心求道,没其他心思。
“天师府,殿下要去看看么?”张之维问道。
朱栎默不作声,陷入沉思。
嗣汉天师府天师私第是历代张天师的生活区,始建于明洪武元年。
其上有一对联“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
这是朱元璋御赐给道教正一道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的对联,因此便有皇帝口谕肯定了南张北孔的宗教地位。
在大明的时候,朱栎去过这地方,甚至现在还记得里面的构造。
比如私第门内有一堵古老的照壁,宽4米,高3.5米,厚0.4米,由整块大石砌成,将门路左右分开。
照壁面外绘有道教标志阴阳太极图,图上方书有“道炁长存”四个金字,图左右配有对联“道贯古今包宇宙,法遵自然驭人神”。
照壁面内是一副自然风光图,雕塑有鹤、鹿、蜂、猴、梅、兰、竹、菊、青松、灵芝、山川、阳光。
只是记得清楚又怎么样呢。
“罢了,不去了,去后山吧。”朱栎说道。
张之维道:“行,殿下请。”
初秋的龙虎山,天高云淡,山风微凉。
两旁,野花簇拥,色彩斑斓,像是大自然随意洒落的调色盘。
朱栎行走在这缤纷的花海中,只觉心旷神怡。
“风景依旧,不错。”
听到朱栎的评价,张之维笑呵呵的说道:“自然风光,龙虎山数一数二。”
“哈哈。”朱栎难得被张之维逗得笑出声。
有点意思.
道爷是真有意思,颇有点江湖上的侠士的味道,说话直白,一点都不谦虚内敛。
不错不错。
这让朱栎想到了当初和张三丰的遭遇。
和张三丰相交虽然是在其年老之时,不过其童真丝毫不减,很喜欢人前显圣。
继续往上走。
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植被也越来越丰富。
高大的乔木矗立于此,它们的枝叶交错形成了一片天然的绿荫。
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
越往上走,风景越发独特。
奇岩怪石开始出现在视野之中,有的如神兽踞坐,有的似仙人远眺。
龙虎山的岩石形态各异,多呈红色,那是氧化铁的颜色,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最重要的是,朱栎随意登高望远,就可以看到一道龙盘虎踞的长河。
这是上清河。
环绕龙虎山而动。
俯瞰而去,宛若一条长龙,十分养眼。
再往上,视野逐渐开阔起来。
远处的山峰层峦叠嶂,云雾缭绕,如同一幅精妙的山水画卷。
站在山顶俯瞰四周,只觉天地无限宽广。
山下的村庄、田野、河流皆入眼底,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
“殿下,我们到了。”张之维此时说道。
朱栎往前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