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第159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第1/3页)

    大家配合也算是轻车熟路了。而且这次课题已经进入了优化期,更容易理解。

    简单来说就是刘浩他们选择了使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作为温度响应聚合物,修饰聚乙二醇实现温度敏感性。

    然后再用含有Diels-Alder反应的分子单体,形成动态共价键单体,来实现记忆功能。

    合成方法就是用响应单体跟交联剂混合,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凝胶。

    在溶液中进行交联反应,形成均匀的凝胶网络。最后通过通过氢键、π-π堆积实现凝胶的网络结构。

    目前实验室最好的情况是实现了70%以上断裂强度回复,自修复效率也达到了75以上。

    但甲方要求最少要实现 90%以上的断裂强度恢复,自修复效率达到 95%以上的参数要求才够。

    因为据说麻省理工那边通过引入双网络动态键实现了95%以上的自修复效率,同时材料的断裂强度恢复达到了92%。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也利用热响应聚合物实现了断裂强度恢复超过90%的材料。

    现在的问题是那些解决方案普适性较低,而且成本较高,尤其是动态化学键设计成本太高,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

    所以刘浩的导师才能接到这个单子。就是想做出一些突破。尤其是航空航天器领域,对这种材料有较高需求。

    用于外涂层,能够感知并修复微裂纹,自修复性可以延长材料在太空恶劣环境中的使用寿命。

    同时温度响应性,还能保护设备在极端温度条件下工作。

    另外就是制造储能电池电极材料,不但能根据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变化进行结构调整或修复,还能延长电池寿命,防止热失控引发的安全事故。

    当然这种智能材料其他方面还有非常多的应用,不过根据张师兄的按时,如果他们真能做出来,甲方那边最先肯定主要还是设计专供这两个方向的产品。

    而且现在国内很多研究所都在做这方面的突破,只不过他们这个课题组跟怀柔所目前来说在国内还是走在前面的。

    当然也有不同,比如这次课题比较大,其实课题远不止今天这些人,还有其他两个实验室也在做一些配套工作。

    不过乔喻也还是跟那天一样,在实验室了解完具体的实验室方法之后,又在办公室里看了下文献跟实验室数据之后,发现这次问题的确还挺棘手的。

    主要是整个实验室环境就是一个动态反应网络,而且参数维度的确太多了。

    时间、溶液浓度、分子作用力……太多可以左右结果的情况了。

    最让人纠结的是,他们收集到的数据也很庞杂。虽然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方案,但只要稍微改动一点,就可能参数大不一样,或者自修复后的材料性能上劣化严重,等等问题……

    看着那些乱七八糟的实验室数据,乔喻只觉得叹为观止,也明白到目前新材料开发就是一场大型试错试验的意思。

    就是大概我知道需要个什么东西,怎么搞出来也有个方向,但很多细节就只能不停的试错,比如融合剂的浓度,凝胶交联反应时间,调控单体跟交联剂的比例……

    等等,需要通过对每个步骤不停的试错,直到得到一个相对满意的结果。

    当然这种方法没什么好诟病的。毕竟大家都是这么干的。

    但如果每次实验结果都是线性的还好说,只要能慢慢接近理想成果,大家就能看得到希望,干活也满满都是动力。

    可问题是从每次试验结果来看,是非线性的。简单来说有时候结果看上去挺好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结果又变差了。

    再微调,更差了。直到偶尔又从实验室样品中出现了一个较好的结果……

    看完实验室记录,乔喻大概明白了为什么陆教授会说让他们再多做些试验再说。这个规律太难捉摸了。

    拿这些结果做模型跑仿真,就是把超算累死,估么着也没太大作用。

    毕竟超算仿真首先要收集足够多的数据,这样才可能在不需要实际进行实验的情况下,获取一些可靠程度较高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就无法有效的控制各种参数,这种情况下让超算瞎跑,纯粹就是浪费算力。

    阅读完实验室记录跟一些文献之后,乔喻扭头看了眼一直陪在他旁边,还用一脸期待看着他的刘师兄。

    很认真的问道:“刘师兄啊,我不是质疑你们的专业啊,就是想问问,如果你们在实验室里误打误撞出了一个好结果,然后实验室记录正好出了纰漏,你们会疯掉不?”

    刘浩愣了愣,然后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随后指了指旁边的窗户,斩钉截铁的说道:“疯掉?我跟你讲,这种情况下谁的工作出了纰漏,我就立刻把谁直接从那个窗口扔下去!”

    说完,似乎感觉自己太残暴了,刘浩又补充了句:“当然,如果是我出的纰漏,我都不要别人帮忙,自己跳下去。”

    乔喻想了想,这应该是在五楼,而且化学楼每层似乎要比正常的楼都要高一些。他估计距离地面大概能有近二十米。

    加上窗户下面是硬化的路面,人从二十米的高空坠落生还的希望似乎不大。

    这个……如果说学数学的不过是心有点脏的话,学化学的就太残暴了!

    动不动就要把人往窗户外面扔,这显得很不专业,实在不行直接喂硫酸呢?毕竟往楼下乱扔人,容易砸到人……

    “哎,我叫你一声乔师弟啊,你是不知道呆在实验室有多苦。这么跟你说吧,为了这个项目,我又有整整大半年没休息过了。

    真的,这大半年一天都没休息过你敢信吗?说了你可能不信,这么长时间我就睡过三晚好觉,还是跟老板出差去参加一次会议。

    不但我是这样,课题组其他人都差不多。平均每天睡觉时间不超过六个小时。996算什么?我们才是真的007!

    你就说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了好结果,结果因为人为原因没记录下来,就算我放过他,其他人能放过他吗?”

    刘浩开启了疯狂吐槽模式。

    乔喻点了点头,然后有了深深的担忧。这栋化学楼不在主校区里是有道理的。

    就不谈实验楼本身的危险性了,换了他这么长期呆在实验室,心理八成会出现点问题。这栋楼里应该配备一个心理医生。

    真的,本来他觉得自己跟陈师兄已经够辛苦了,不过现在看来,陈师兄的潜力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这让乔喻也认真起来,问道:“先不聊这个了,我看你们每次需要用观察凝胶内部的孔隙结构和网络均匀性,这个是直接影响材料的可修复性对吧?”

    “不止如此。你看这直接影响到关键功能基团,只有网络结构均匀,说明形成了动态共价键跟氢键。这个你可以结合红外光谱看。”

    ……

    就这样一问一答,很快乔喻把整个流程,以及测试结果的相关性都了解得差不多了。

    因为时间关系,乔喻顺带着又在实验室里吃了顿晚饭,当然这次又是刘浩开口拜托陈江去食堂给大家带的。

    每个人都一样,一份盒饭,一瓶矿泉水,十分钟就解决了一顿饭。

    当然也就是燕北大学的食堂足够便宜。不然每天这样吃,很容易让请客的返贫。

    也就是这一下午实验室里,一批新材料又在进行各种测试,收集记录数据。总之实验室里所有人都挺忙碌的。

    就连陈江也一样,根据乔喻观察发现,因为每次合成都需要调配溶液,所以脏瓶子在不停的产生。

    整个实验室说白了就是一条更先进且专业化的流水线,一点都不高大上。

    “我了解的差不多了,不过这次我得好好想一想怎么处理。这些数据我得带回去,你知道的,上次那个问题非常简单,但这次好像有点麻烦,我得想想别的办法。”

    把所有需要了解的东西都搞明白之后,乔喻跟刘浩很直白的说道。

    不是他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