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竞赛考结束

    第96章 竞赛考结束 (第1/3页)

    上位者的心思,很多时候其实没那么复杂。

    就比如田言真,他今天本来真就只是打算跟乔喻先接触一下,亲眼看看这个孩子。并没有抱着让他到下学期就到燕北的心思,更没有直接收个关门弟子的心思。

    虽然乔喻的确很优秀,但到了田言真这个年纪,总觉得多观察观察没什么坏处。

    让他改变主意的是乔喻那些日常记录的随笔。

    解方程没什么,解方程有感悟没什么,教导师兄也没什么,但能直接发现数学的美感,甚至对于竞赛题目提出自己的理解,很少见。

    在田言真的数学生涯中,遇到过寥寥几人,也跟他谈起过数学中的美感,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已经成了世界数学界的大人物。

    另一个原因就是乔喻主动进行扩展性阅读的习惯了。

    帮助师兄批阅论文,碰到感兴趣的地方,主动去阅读诸多文献,还做详细的笔记,这又展现出的旺盛求知欲跟学习动力。

    既有发现数学之美的天赋,还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这已经不止是数学科研圣体了。田言真觉得他上一个接触到同时具备这两种特质的年轻人,还是彼得·舒尔茨。

    一定要挑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能从乔喻所记录的那些关于数学方面的吐槽中看出,这孩子是真的对数学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换句话说,虽然有着极高的水平,但知识构成,不成系统。

    但如果考虑到乔喻才十五岁,才刚进入高一,这又完全不能算缺点了,甚至是优点。

    毕竟大家都是到了大学才开始接触真正的数学。说白了,燕北大学英才班前两年就是给这帮数学天才打下一个牢固基础。接下来才是真正接触数学科研的时候。

    也正是因为这些,让田言真下定决心不能错过乔喻这个孩子,甚至愿意亲自做他的导师。

    毕竟,他还真不想乔喻本科毕业之后选择出国留学。这也是动态变化的观念,如果换了十年前,他甚至会推荐乔喻这样的学生,本科毕业后出国见见世面,他甚至愿意为乔喻写一封推荐信。

    但现阶段出国留学已经不是什么太好的主意,哪怕是数学这样的基础学科。

    主要是学术范围之外的干扰太多,甚至招收乔喻这样有水平的学生,还可能让国外的同行陷入麻烦。因为一堆的盘外招,让乔喻的数学天赋埋没,就更不好了。

    最优的培养方法反而是时不时的邀请一些数学家,来华夏做系列讲座,让乔喻去多听听的,接触这些数学思想。只要这些数学家在华夏呆的时间够长,还能安排私下里针对性的讨论。

    是的,这才是田言真今天下午决定把乔喻收为弟子的真实原因,无非是见猎心喜、临时起意而已。

    骆领队明显是把大佬的意思领会错了。

    但其实无所谓,因为大佬一般也不会在乎这些细节。

    对于乔喻来说,也无所谓。

    无非是能混上一顿更精致的菜肴。

    至于饭桌上那些人情世故……

    他还是个孩子而已,上桌只负责吃,人名过耳就忘便好。所以头大的大概只有兰杰,可怜的高中数学老师!

    ……

    对于乔喻来说,能提前被燕北大学录取,甚至未来能成为院士的学生,自然是件好事情,但也只是件好事而已。

    不管如何,CMO他肯定还是不能错过的。毕竟这代表着铁一中对他的殷切期望。不能说他有了光明的未来,就不管母校了。

    张校长肯定还在心里期待着学校大门口更换新的横幅呢。

    比如“热烈祝贺我校乔喻同学获得CMO第一名的好成绩!”、又比如“热烈祝贺我校乔喻同学获得IMO满分金牌!”。

    毕竟做人不能忘本。

    另外之前想到的事情肯定要去做,比如成为某富二代在数学层面永远无法逾越的高峰。

    是的,乔喻现在思考方向已经越来越朝着伟光正的方向去了。

    所以接连两天的考试,乔喻都是全力以赴。

    CMO除了分数,其他规则基本都是直接模拟IMO设计的。

    比如考试分两天进行,总计六道题,九个小时的时间。

    考试期间乔喻始终牢记着字迹工整,不管题目多简单,也不能为了少写几个字,跳过一些他认为很明显的证明过程。

    总之就是在脑子里把阅卷老师想象成那种只会对着参考答案批改答卷,甚至要一步步确定得分项的白痴就对了。

    但即便如此,大概因为今年的CMO试题不算太难,乔喻接连两场考试还是提前把卷子做完了。只是根据华夏数学学会制定的考试规则,考试中途不能交卷。

    值得一提的是,非常巧的,乔喻跟余伟在一个考场。

    因为分配考场时,规则大概就是每个赛区,分配在同一个考场的人数不超过六人。所以不管是乔喻还是余伟,其实考场里都还有来自于本赛区的选手。

    但巧的是乔喻跟星南的其他选手并不熟,而余伟的性子又很冷,就算有来自同一个学校的选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