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李念阅卷,有“熟”人!
第35章 李念阅卷,有“熟”人! (第1/3页)
这秦将是蒙毅,他过来既是向三千余考生宣布消息,也是将所有答卷护送回皇宫。
答卷被送到皇宫后,先按照答卷上所用文字进行分类,用秦篆的放在一起,用其他六国文字的又分别放开,然后再将用其他六国文字答题的答卷翻译誊写为秦篆。
这么做自然是为了更高效的批阅。
李念只学了秦篆,可没学六国文字,虽说七国文字有共同之处,但不同的地方也不少,若直接批阅用其他六国文字答题的答卷,不知要用多少时间。
秦皇宫中识字的宫女、内侍、侍卫皆被调动,连一些公子公主也参与了进来,在将所有考卷翻译誊写为秦篆后,再由这些人批改选择填空。
如此一来,可大大减省嬴政和李念的批卷时间,嬴政负责批阅策问,李念负责批阅算学、格物。
本次考试并没有糊名,因为其中有很多人会写假名,且批卷者嬴政和李念,和这些人不存在利益关系。
但下次咸阳大考就不能再采用这种方式,所有参考者必须验明真身,书上真实姓名,且需要糊名。
出于对这时代考生的好奇,想知道他们会答些什么,在尚未将所有答卷分好时,李念便让人从已经整理好的算学、格物答卷中各取五十份整理好,送他批阅。
坐在书桌前,李念开始批阅考卷,没多久,便批阅到了一个历史名人:‘咦?郦食其?他也来参加咸阳大考了?’
李念批阅到的是郦食其的算学答卷,做的还算不错,能答上的题都答上了,显然其算学的基础不错,可再深一点的题便不会,其也干脆地没答,直接空在那,一个字也未写。
证明其虽有不错的算学基础,但未曾深入学习了解研究算学。
这也很正常,符合这时代的主流儒生特点,他们学算学是因君子六艺中有“数”,并不是多感兴趣,多想要了解。
但这也比后世的儒生要好,他们至少还学,还肯了解,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