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秦令传四方(4.0)

    第144章 秦令传四方(4.0) (第3/3页)

王要在那日称皇帝,还邀那些愚民蠢妇到县中观看他从咸阳送来之物。”

    “以咸阳到此的路途,若在今日才将东西从咸阳送来,除非是骑兵日夜兼程,否则绝无可能在下月初一送至。”

    “我料那些事物要么已在郡城,要么已到县中,诸位近日要多多打探,查明其为何物,才好做进一步计较。”

    话中的意思很明显,打探清楚秦王究竟从咸阳送了什么东西,设法将之破坏,让秦王失去民众的信任。

    这时,一名坐在稍后的人道:“可如此作为,我等便再难容于那位秦王,其若出动秦军,我等当如何?”

    此言一出,房内顿时陷入长时间的沉默,连那位分析献策之人也沉默:他们是能破坏秦王发布的政令,可后果呢?

    就算让楚人继续站在他们一方,又能如何?就算他们依靠楚人起兵又如何?

    无非是让秦王再伐一次楚,再灭一次六国罢了,只要那些强悍的秦卒还支持秦王,秦王过去能灭楚,现在和日后也依旧能。

    不如老老实实在大秦治下先当个顺民?

    若事有转机,那就趁时而起,若大秦一直这般强盛,那就一直安分守己。

    一场商议因此人之言不欢而散。

    项氏一族、张良终究是六国贵族中的少数,这些人才是绝大多数的六国贵族,他们仇恨于秦,却也深深畏惧于秦。

    他们想反秦,也能分析想出计谋,却又很难提起真正反秦的勇气。

    齐,稷下学宫,随着秦灭齐,因不知秦王对稷下学宫是何态度,稷下学宫有许多学者都已离去,但仍有许多儒士在,现在几乎成了儒家大本营。

    这些儒士也同样知晓了秦王的政令,不过他们对秦王的政令大体感到满意,认为此为仁政,是秦王向仁君在转变。

    当然,也有不满,其中最不满的当属秦王以纸又诱又逼他们去咸阳。

    此刻,一群儒士正聚在一起商议谁要往咸阳,该怎么劝说秦王继续施行仁政。

    正商议得火热,一儒士忽然出声:“秦王减免徭役赋税自为好事,然天下治理必须有赋税徭役,秦王若减免过甚,如何治理天下?”

    这问让所有儒士都陷入思索:对啊,徭役赋税是治理天下必须要有的,可秦王减免秦人十年徭役赋税,韩赵七年徭役赋税,魏楚之民五年,燕齐之民三年。

    这般减免,万一导致赋税徭役不足,不仅不会有益于天下,反倒是有害!

    虽然想要让秦王成为仁君,施行仁政,但也不是让国家都治理不下去了。

    这个问题,在如今的大秦有很多人在想:秦王减免了徭役赋税后,如何支撑得起整个天下治理所需?

    他们哪知道嬴政将要用盐、蜂窝煤、铁、纸等来作为填补,这些事物所获利润巨大,且减免徭役赋税又不是完全不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