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大唐也在推行太子新政了(元旦快乐)

    第252章:大唐也在推行太子新政了(元旦快乐) (第1/3页)

    扶余义慈一直在思考如何破局。

    毕竟他对战胜大唐太子,是真的没有一点把握。

    尤其是在新罗就这么被大唐太子吞并的情况下,顿时让扶余义慈有些慌了手脚。

    先前的计划,一下子就彻底作废了。

    原本还想着,新罗临阵叛乱,直接俘虏大唐太子,甚至还有机会谋取到霹雳火。

    现在全都化作梦幻泡影。

    扶余义慈端坐在王座之上,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开口打破了沉闷的寂静:“如今局势紧迫,向大唐投降这步棋,必须慎之又慎,派去长安的人选更是重中之重,诸位有何高见?”

    使者的人选很是重要,这涉及到整个百济的安危。

    一个不好,大唐皇帝那边不重视的话,整个百济都要成为现在高丽,新罗那样。

    扶余义慈不能接受,百济官员贵族更不能接受。

    朴顺桢率先出列,拱手说道:“大王,臣以为鸿胪寺卿郑文焕可担此任。他久历外交之事,熟悉各类出使流程,与大唐官员也曾打过交道,经验十分老到。”

    一旁的老将廉成冷哼一声:“郑文焕太过绵软,咱们这次去,不单是递降书,还得想法子搅乱大唐宫廷,他那性子,唯唯诺诺的,能成什么事?”

    朴顺桢面露不悦:“廉将军,出使大唐,靠的可不是舞刀弄枪,言辞交锋、洞察人心才是关键,郑文焕的沉稳,正能应对复杂局面。”

    大臣金洪吉作揖道:“大王,臣举荐镇军将军朴勇俊,他为人果敢坚毅,有勇有谋。若遇突发状况,他既能护住自身安危,又可随机应变,不至于被困在长安城中,任人拿捏。”

    朴顺桢连连摇头:“糊涂!咱们这是求和、离间,又不是去打仗,带个浑身杀伐之气的将军,怕是刚踏入长安,就被大唐视作挑衅,还谈什么使命?”

    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扶余义慈听得心烦意乱,抬手猛地一拍扶手:“够了!都别争了,你们说的这些人,要么缺了胆识,要么少了谋略,如何能成事?”

    这时,角落里一直沉默的老臣金在贤缓缓开口:“大王,老臣斗胆进言,太子扶余隆其实最为合适。”

    金在贤已经年迈,平时很少发言,算是三朝元老。

    正常情况下,都是在家养老,不会参与百济朝廷的决策。

    只是这次关系重大,若是有什么问题,整个家族都要蒙难,所以他也坐不住了。

    太子扶余隆,便是扶余义慈的嫡长子,也是最为重视的儿子,日后百济的继承人。

    这个太子的称呼,还是延续汉朝时期的喊法,非是皇太子,而是王太子。

    一直到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制定新的朝贡体系,周边国家受大明王朝宗藩体系以及儒家文化影响,在强化继承人地位合法性、遵循严格册立程序时,倾向于把原本通俗称呼的“太子”,改用更契合礼制规范的“世子”之称。

    此后太子便成为中原王朝唯一继承人的称呼。

    原本纷扰的殿内,因为老臣金在贤的一番话,顿时变得安静下来。

    扶余义慈阴沉着脸。

    良久才问道:“非是太子不可?”

    老臣金在贤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讲述道:“太子身份尊贵,乃我百济未来储君,大唐皇帝势必会以礼相待,给几分薄面,不至于连面见大唐皇帝都没有机会。”

    “大王没去过长安,并不知道在长安,不管是哪国的使臣,想要面见大唐皇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等上数月半载,也是寻常,若真等了那般久,恐怕大唐太子的大军,已经打过来了。”

    “再者太子聪慧好学,心思玲珑,文治武功,皆是出色,有太子出面,比之其他人也能更为完成使命。”

    “同时,也能让大唐皇帝,感受到我们投降的决心。”

    “当初,高丽像隋朝反复投降,以至于现在中原对于投降之事,极其谨慎,只有太子前往,才能打消大唐皇帝和大唐百官的疑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