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这跟抢钱有什么区别

    第169章:这跟抢钱有什么区别 (第2/3页)

  对比其他城池来说已经很不错了,比对比水泥,自然不在一个档次。

    到了现在,李淳风感觉自己已经被太子所折服。

    对于他这样探索性的学者来说,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学习到新的知识。

    然而在太子这里,似乎有大量他从未接触过的知识。

    让他感觉到有些奇怪的是,这些知识并不是雏形,隐约已经成了体系,并且很是成熟。

    李淳风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

    大唐几乎所有的书,可以说他几乎全都读过。

    最为喜欢的便是术算一类的书籍。

    然而太子这边所涉及到的书籍,却是一本都没有,就好像凭空出现。

    只是心有疑惑不解,他也不能去质问太子。

    作为臣子,按照吩咐行事就可以了。

    次日。

    李淳风的官职安排流程,在侯君集加快的情况下,就已经送到了太极宫。

    “太子要调一个太史博士当崇文馆学士?”

    实际上李世民对李淳风的印象,还停留在修改浑天仪上。

    不说陌生,但要说熟悉,也就这样了。

    至于去西南看风水,也不只是只安排了袁天罡跟李淳风,实际上是一大批懂风水的人。

    袁天罡跟李淳风,只是这些人中的两个罢了。

    “太子殿下很欣赏李淳风的才华,这才破格提升。”张阿难帮着解释道。

    李世民道:“太子干破格提升的事情还少了吗。”

    话是这么说,但李世民还是让张阿难盖印通过了。

    “当年,朕也有十八学士啊。”

    李世民有些感慨,秦王府文学馆,在他成为皇帝的这条路上,帮上了不少忙。

    想起曾经的辉煌往事,李世民有些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

    心里头考虑着,是不是要做点什么。

    毕竟到现在,不少功臣已经是去世了。

    ——

    晋州,临汾城外,石炭厂。

    虽然华夏对于煤炭的使用,从先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但并没有大规模的进行过开采。

    一直到明清时期,对于煤炭的加工技术得到改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大增。

    再加上大面积的砍伐树木,到处四处都是光秃秃一片,煤矿才开始被大规模进行开采。而在这个时候,挖煤根本不需要打矿洞,因为露天煤矿很多。

    挖煤跟挖山的感觉差不多,直接拿着铁锹就能挖。

    煤山附近,大量临时搭建的屋舍林立,一条木轨从煤山眼神到外边的平地。

    轨道运输其实算不得什么新鲜事务,早在秦朝时期,就有了类似于后世火车轨道的木轨。

    跟晚清时期的马拉火车不同,秦朝的木质轨道,是秦朝的“军用铁路”,目的是为了运送后勤物资。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出兵规模庞大,对后勤补给的要求很高,这种“马拉列车”的方式能够满足大规模物资运输的需求,并且节省人力成本。

    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且经过防腐处理,哪怕是到了历经两千年到了后世,都能完整的保留下来。

    李承乾造的这条轨道就比较简单化,临时搭建也只是用的普通木头。

    后世的手推斗车是很常见的东西,也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

    斗车装满煤矿后,然后人推着在轨道上运输,也能很大程度的节省力气。

    还有人力绞车式吊车。

    利用滑轮组和绞车的原理,搭建一个木制的框架结构,框架顶端安装有滑轮。

    带有摇柄的木质卷筒,卷筒上缠绕着绳索。

    绳索通过滑轮组连接,将煤炭吊起,直接送到马车上。

    “都说了多少次了,口罩!口罩!”

    “尔等若再不戴好口罩,那就莫怪罚款下来,届时跟我求饶。”

    “按照矿场的规矩,我对你们警告一次,下次可就没这么好说话了。”

    监工大声呵斥着石炭工人。

    佩戴口罩是矿场的硬性要求,不过百姓们并不懂得这些。

    毕竟戴口罩是很不舒服的事情,总有人偷偷取下。

    百姓很老实,但也很狡猾。

    李承乾早就定下章程,不戴口罩者,第一次警告,而后每次发现罚款十文。

    十文不多,可对于矿工来说,那就是一百五十斤煤矿。

    经过监工的督促后,没戴口罩的矿工立即带上。

    “什么破规矩,挖个矿还要带着这玩意。”

    “小声点,别被监工听着了。”

    “我怕他?”

    “听说这是太子立下的规矩,石炭灰多,很容易就钻到肚子里,这是为咱们好,你诋毁这规矩,岂不是诋毁太子殿下。”

    “是啊,太子殿下让咱们带口罩,是为了咱们身体好,听说饭食里的猪血,就是能带走肚子里的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