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你二凤不敢做的事,我来做

    第135章:你二凤不敢做的事,我来做 (第1/3页)

    拜占庭的使团进了长安,就像是大海里入了一滴水。

    每日来来往往的使团太多,哪有人关注这些事。

    鸿胪寺不通禀,李承乾也没法知道。

    除了王玄策要去天竺这事,李承乾也不可能事事都清晰明了。

    要真全知全能,那就不是人了,是真正的圣人了。

    多数都是事到了面前,才想得起来。

    现在的重点,还是在兵权这块。

    枪杆子,才是最可靠的。

    不管是想干什么,手里没兵,什么也干不成。

    朝廷上去争权夺利,李承乾自认是玩不过那些老狐狸。

    别人干了一辈子这事,一辈子也是干这事,用自己的短处去跟他人长处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历朝历代哪个有名强势的皇帝,不是把兵权紧紧的攥在手里才能成事。

    教员都说得清楚,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

    晚间,东宫,灯火通明。

    李承乾正在编纂战术典籍文书。

    这是准备给讲武堂用的战术典籍,通体都是用简体字书写。

    主要是骑兵步兵弓兵的突击,围歼,游击,联防,合击,推进等战术的讲解。

    这些是真正的干货,跟目前的统帅所用兵法不同,是能用到基础军官身上的。

    三十六计这些,太过高端,对于普通军官来说,能够用到的机会不大。

    “殿下,魏征病了。”

    “听说病得不轻,躺在床上好几日都下不来。”

    “陛下已经派了太医去瞧了。”

    内侍文忠禀告着宫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也是李承乾主要的情报传递者。

    宫里头的风吹草动,宦官宫女们知晓得最快。

    涉及到有名的大臣身上,自然都会立即汇报上来。

    “魏征也是老了啊。”

    李承乾这才想起来,历史上魏征就是在今年年初因病去世了。

    看来如今也是这样。

    内侍文忠迟疑道:“宫外谣言,说魏征病重,是因为殿下的关系。”

    “去年那事,让魏征气到肺腑,落下了病根。”

    李承乾笑了:“魏王党这些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想尽一切办法,要来毁掉孤的名声。”

    都不用猜,感这么去进行谣传,除了他那位好弟弟,也就不会有别人。

    这是强行把魏征的事,安在他的头上。

    确实是挺让人恶心。

    魏征在朝堂的影响力很大,他的声望,可是骑在二凤的头上达成的。

    魏征丝毫不顾及圣人的颜面,经常直言进谏,只要二凤有不当之处,他都会当面指出。

    这么勇的行为,自然得到朝臣钦佩。

    不畏强权的劝谏,让他在朝廷内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也被文人和官僚士大夫阶层所推崇,成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臣子形象和代表。

    当然,本身魏征也是真有才学的,当初在尚书省担任侍中,认真履行职责,在处理政务方面表现出了卓越才能。

    还参与了《隋书》等史书的编修工作,并且所撰写的部分内容被时人称赞为“良史”。

    魏征的名声不仅在朝廷内部广泛传播,在民间也备受赞誉。

    他的直言敢谏和为百姓谋福祉的行为,得到了广大百姓的认可和尊敬。

    贞观之治毕竟是让大多数百姓吃上了一口饱饭,很多举措确实是魏征提出的建议。

    因为其节俭的风格,百姓们将他视为清官的代表,对他的事迹口口相传,使得他的名声更加深入人心。

    魏征以直言敢谏、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广泛认可而名声大噪,被誉为“千古良相”的代表。

    现在魏王党人,强行把魏征的死,归咎于去年太子的打击,自然会使得太子名声受到巨大影响。

    变成妥妥的大反派了。

    “殿下,此事可要禀告陛下,让左右金吾卫,把这流言压下去。”

    内侍文忠想了想,出了个馊主意。

    李承乾摆摆手:“要这么做的话,不是孤的事情,也成了孤的事情了。”

    这跟此地无银三百两有什么区别。

    文忠有些急:“总得要想点办法才好啊。”

    李承乾道:“这些暂且不同管,明日早朝后,孤亲自去一趟魏征府邸。”

    魏征是太子太师,也就是李承乾的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