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贵有贵的道理【求追读,求月票】

    第35章 ,贵有贵的道理【求追读,求月票】 (第3/3页)

    ……

    张伟和石磊议论了两句,又再重放了一遍这首《遇见》。

    与此同时,一个拿遥控器,一个拿笔和本子。

    一放一停抄歌词。

    下午两人带着歌本到班里。

    引得一众喜欢荪燕姿的同学羡慕。

    一张专辑十几二十块,对于零花钱拮据的他们,得存好久才能买。

    “咦,这首歌竟然是沈浪写的!”

    有人看到了《遇见》的歌曲信息。

    这一喊,班里的女生顿时围了过来,询问张伟和石磊具体情况。

    在得到确切的回答后,女生们纷纷开口借歌本抄这首歌。

    张伟和石磊一下子成为了班里最靓的仔。

    而一个在校广播站的女同学提议,让张伟明天把荪燕姿的专辑带来,她可以拿到广播站放。

    张伟满口答应。

    第二天中午。

    “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

    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

    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

    我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

    歌词中饱含失望却不绝望,哀而不伤的情绪,让听过的人都印象深刻,再加上荪燕姿沙哑感性的音色与动情演绎,让这首歌很快在学校流传开来。

    不久之后,张伟、石磊所在的学校沈浪和荪燕姿的歌迷都粉上了对方的偶像。

    而同样的情景在各大高校陆续上演。

    别看这些学生买专辑的少,或是大都买的盗版,对沈浪和荪燕姿的专辑销量数据没有多少贡献。

    可他们的喜欢,同样是有用的。

    20世纪80年代以后,“追星”现象在我国逐渐萌生。

    当追星者被以“族”来加以描述的时候,说明这种现象的规模及其影响力正在凸显出来。

    而到了2000年,学生已成为了追星族中一个庞大的群体。

    可以说这个时候,很多歌手的主要歌迷群体是基本上没有时间或者机会看电视的初高中生。

    虽然学生没有舆论引导权的,他们当中有的人甚至连什么是打榜,什么是出专辑,都不太清楚,听着喜欢的歌手的音乐就算是支持了。

    但是,人总会长大。

    有一天,这些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学生,终将会成为歌手的最有力的支持者。

    那个时候,会是怎样一个景象,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