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七章:建国大会(六)

    第三卷第七章:建国大会(六) (第1/3页)

    “到了工业时代,人们获取资源的方式更多的从直接从自然界获取转变到从人类社会中交换得到。然而勤劳的特性不但没有削弱,反而还得到了增强。” 奥利弗.史密斯走动了一步:“不再靠天吃饭,使得生产更具有稳定性,有操作空间可以期待工人们去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分配方式的讨论也被拉上台面,作为权衡各个势力的手段,同时大幅的增长了生产积极性。”

    “没错,企业也好,国家也好,总是绞尽脑汁的想让工人们去多干一些,去更加‘勤劳’,很多领域都在慢慢从计时转变为计件。尽管这一手段因为技术,还有各种各样的方面来约束,使得直到近些年都未能完全踏出这一步,但是其本身的优越性已经跃然于纸面。” 奥利弗.史密斯打开了模型图表:“我们模拟也能轻易的看出这一点,同一体系当中,对于同一个人,他的报酬将由努力程度与其他扰动因素决定。当报酬与努力程度相关程度越高,与其他扰动因素相关程度越低,那么劳动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反之亦然,当差异大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持续求神拜佛的现象。相比于踏实干活,民众更愿意偷懒和投机倒把,这就是因为他们已经认定结果最主要取决于其他扰动因素。”

    “‘越劳动越富有’,当一个社会遵守这一点——起码是民众相信这一点时,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欣欣向荣。而当民众的风气背弃这一点时,这个社会则将一蹶不振,向着破灭的深渊前行。原因就在于,勤劳是源于信赖的力量,失去了信赖,一切都将无从谈起。而现在的格鲁伯也好,多伦也好,大多数的国家都面对相同的问题。” 奥利弗.史密斯摊了摊手:“在这个智能机器人的时代,这种问题并非只是周期性的经济规律,更是源于生产方式本身带来的变化。在这些发达地区,血汗工厂的消失,标示着大多数人的努力与否,已经不再是国家关注的对象。不过尴尬的是,身为落后地区的中萨巴地区,反而比他们更早的处于这一状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