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皇帝要放弃体弱多病的太子?大明将马上出现吴王党!
第一百六十二章 皇帝要放弃体弱多病的太子?大明将马上出现吴王党! (第3/3页)
略的地图,有这些东西在,老夫倒是觉得这道题也不是不能一答。”
宋濂闻言,亦是打起了精神,将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参考资料上。
良久,他忍不住赞叹道:
“这题出的妙,很妙啊!能把这题答上来的人,绝对可以直接走马上任!”
“不知道这题是谁出的,太有才了!难道是陛下亲自出的?”
站在一旁的朱橘干咳一声,嘴角微微上扬。
这种被人夸的感觉,还是有些暗爽的,不枉费咱用了那么多脑细胞。
“……难怪殿下说,不一定能交上来七十二份答卷。”
宋濂看着一众考生,笑道,
“你们瞧,都是一副抓耳挠腮的模样……咱们到时候,不会收到一堆空白卷吧?哈哈哈……”
李善长抚了抚须。
“有可能的。”
宋濂顿时不说话了。
他现在有几分庆幸……还好自己已经功成名就了,要是和这批考生一起参加这场科举,自己也未必能答得上来啊!
……
几日后。
华盖殿内,朱元璋喝着热乎的羊汤,皱着眉头看着面前的奏疏。
哧溜,哧溜。
暖洋洋的羊汤落肚,鲜美非常,但他却开心不起来。
“父皇,应天周围,以及南直隶一带,一个月以来,还是滴雨未落。”
朱标沉声道,
“能用的办法,全都用了,和尚也叫了,道士也请了,各种祈雨的办法都试过了,不见丝毫效果。”
“或许,真的只有您和娘一起去登坛祈雨,才能感动上苍,令甘霖落下。”
朱元璋神色阴沉。
“若能感动上苍,自然最好,若不能呢?”
他道,
“那到时候咱的这张老脸往哪放?”
“下雨这个东西,没有操控粉饰的空间,下了就是下了,没下就是没下!做不得假!”
“你刚才说,各种办法都已经试了,丁点效果都没有?”
朱标点了点头。
“对……请了不少高僧大德,还有高功法师,日夜诵经祈雨,我也亲自去了龙王庙和城隍庙一趟。”
“中间有几天,确有风雷涌动,但最终却是空欢喜一场。”
朱元璋眼皮一抬。
“上次不是叫老六去问他师父吗?怎么到现在都还没回话?”
“这小子忘了?”
他问道。
“应该是小弟最近事务太忙,所以忘了。”
朱标有些无奈的道,
“又要学习结婚的礼仪,又要主持科举,阅览考卷,他的确是累的够呛。”
“本来我可以帮他分担一些的,但……哎!我这个当大哥的真是没用!”
朱标有几分沮丧。
看着小弟忙的团团转,他这个当大哥的却只能站在一边看着。
说实在的,他心里也不是滋味儿啊!尤其他还是一个责任心很强,又宠爱弟弟的好大哥!
“别这么说,等你身体恢复了,自然可以帮咱的忙。”
朱元璋适时的安慰了一下儿子,转而道,
“算了!他的确是忙了点,那咱就亲自找彭玄聊聊吧!”
“你去,宣彭玄觐见!”
本来他还有点抹不开脸,想找朱橘去表达意思。
现在这情况,也不能管面子不面子了,里子都快没了!该求人家还是要求,反正又不是第一回了。
说实在的,朱元璋对于佛道人士向来持怀疑态度,但是对彭玄,他却有着一股子莫名的信任,同时,也带着几分忌惮。
或许,就是因为对方一直都很灵光,从未失手的缘故吧!
这样的人,是高人没错,但其实也不太好掌控。
“好,我这就去。”
朱标应声而去。
现在的他,也干不了别的什么,也就是做这样跑跑腿、传传话的活儿……好歹也算是一种运动。
朱标刚刚离开,便听外面传来声音:
“启禀陛下,李善长与宋濂求见。”
朱元璋眉头一挑。
“叫他们进来。”
须臾间,两人已然是走进了华盖殿内,朝着皇帝叩拜行礼。
“免礼,免礼。”
朱元璋笑吟吟的看着面前二人,
“两位主考,是科举的结果出来了吗?”
相比较上次而言,他对于这一次筛选的结果还是比较期待的。
然而,两个主考此刻却是面露难色,支支吾吾的有点难以开口。
“怎么了?”
朱元璋蹙眉道,
“说话啊!”
见两人这个鸟样,他心里顿时有了几分不好的预感。
“……回陛下,此次科举取仕的结果,有些不尽如人意。”
李善长不说话,宋濂只得开口道,
“陛下分了南北榜,一共放出了七十二个进士名额。”
“可这一回考题太过于刁钻,以至于五百多个考生,能够评判的,只有一百四十余份,其余的……差不多和交了空白卷没有什么区别。”
众所周知,科举是不能交白卷的,那属于态度不良,搞不好要蹲大牢的,所以……哪怕不会,或多或少也要编一点进去。
要是按照以往的题目,其实还是比较好编的,但是这一回……
考题专业性太强,编都编不出来啊!
“什么?”
朱元璋不悦道,
“你的意思是,三百多个士子,在这次考试中交了白卷?”
“你是这意思吧?咱没理解错吧?”
宋濂苦笑着点了点头。
“没错……不过,其实也不能怪他们。”
他道,
“微臣惭愧,这样的考题要是让微臣来做,微臣大概率也是答不上来的。”
朱元璋轻哼一声。
“那看来,你宋濂也是运气好,才得了这一身官皮。”
他道,
“要是让你去治理黄河水患,估计你也无法胜任。”
宋濂尴尬一笑,没有反驳。
“……罢了!咱也不纠结,那不是还有一百四十多人答上来了吗。”
朱元璋倒是没有追究太多,转而道,
“这倒也是超出了咱的预期了,能有一百四十多个,也不错!”
“他们答的如何?七十二个进士,选出来了吗?”
这回,宋濂是打死也不开口了,推了推李善长。
李善长也知道自己不能再装哑巴了,只得如实道:
“回禀陛下,虽有一百四十余考生完整作答,但仔细审视之后,其中有九十余份皆是无的放矢,并非良策,有的甚至可以用胡说八道来形容。”
“有三十几份,勉强属于中策,或可一用。”
“只有十余份,称得上是良策,算是可以直接选为进士的人。”
“而将这四十余份分为南北榜的话,南榜是二十四人上榜,北榜则是十七人上榜。”
“两个榜……人数都是未满。”
朱元璋:“……”
放出去七十二个名额,结果只勉强选上一半多人?
这要是放榜,会很难看啊!
“……看来,真正有能耐的人,还是少啊。”
朱元璋忍不住感慨道,
“若是让他们写八股文章,要招满七十二个人,肯定是非常简单。”
“可咱换了一种考题,结果就成了这样。”
此时此刻,他倒是没有沮丧,反而还有几分高兴。
高兴之处在于……起码招上的这四十来个人,是有真材实料的!到时候可以放心任用!
“陛下,微臣想问,是否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将七十二人招满?”
宋濂道,
“若是将现在这样的结果放出去,那肯定会不好看,也会引起哗然……”
一场科举,结果人都招不满,稀稀拉拉的。
这岂不是说,大明无人?
“不必!”
听到宋濂的提议,朱元璋却是摆了摆手,笃定的道,
“宁缺毋滥!”
“选官,是国家运转最重要的事情,每一个官员,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一片青天!”
“咱可以接受他们人少,但不能接受他们能力不行!庸官是一种祸害,坚决不要!咱也不需要通过招满人来粉饰什么,反而现在这样的结果,能引起广大士子的警醒!这可以让他们知道,大明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官!”
“就按照现在这样的结果,直接放榜就是了!”
宋濂和李善长相视一眼。
“遵旨。”
旋即,李善长又道:
“陛下,眼下还有状元、榜眼、探花未曾点出,还有三甲的次序,需要通过殿试来排列。”
“不知陛下何时殿试,臣等也好通知新科进士们准备。”
朱元璋略一沉吟。
“这些啊……”
他忽的道,
“这些交给吴王,让吴王去排好了!”
“考题是他出的,自然能够看出答卷的优劣,让他把答的最好的士子列为状元就是了!其他的,也让他自由定夺!”
李善长:“?!”
宋濂:“?!”
原来,这么刁钻的考题,是吴王殿下想出来的!
隐藏的够深的啊!
在贡院的时候,他俩那般夸赞出题之人,后来冥思苦想的时候还骂过出题人,他竟然无动于衷,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真沉得住气!
而与此同时,他们震惊的还有一点——陛下竟然把这么重大的权力交给了吴王!
要知道,历朝历代,纵然是太子都没有钦点状元的权力啊!
陛下实在是对吴王放权放的没边了!
恍惚间,他俩都不知道朱橘和朱标谁是太子了!就目前来说,朱橘参与政务的深度,以及权力之大,都比曾经的朱标有过之而无不及!
难不成……陛下真的打算放弃体弱多病的朱标,打算培养吴王朱橘?
这个疑惑,不光他们有。
等朱橘把状元、榜眼、探花点出来,以及把一众进士排序之后,估计满朝文武都会有这样的疑惑!
这一钦点,所有进士都得对吴王感激涕零,从此定为吴王门下走狗!原因无他……他们的功名和前程都是吴王赐予的!
毫不夸张的说,顷刻之间,大明朝廷将出来一个由新科进士组成的吴王党!
“陛下的意思是……新科进士的功名与排位,全都由吴王殿下定夺?”
李善长神色谨慎,想要跟皇帝再确认一下。
“嗯,对,让他定吧。”
朱元璋颔首道,
“定出来以后,给咱看下名单就成了。”
“就这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