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第二次斗画4
65 第二次斗画4 (第1/3页)
小良渐入佳境,第一轮上色完毕,五幅历史名画都抽取一个镜头,已经被他凭着坚固的记忆临摹在纸上,用黑白水彩代替水墨淡彩,调出的朱红色与青色代替国画中的丹青。在调色盘里混杂颜料与水,水的分量比往常多了一倍,调出的颜色都偏淡,加上一点乳白色的调料,调出清新淡雅的韵律,迎合了小良心中对古画的理解:淡淡的写意,淡淡的点染,淡淡的心绪……这便是古画的意境,一幅幅古画中流淌着悠久的文化,吟诵着历史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句古诗词在古画中得到更深刻的表现。
对于国画的启蒙,还要追溯到小良的初中时代,是从坐在后排的徐学文那里明白了什么是国画。在众多的画风画种中,小良最不愿意画的便是传统山水画,相反学文最擅长的就是水墨画。对学文的一幅幅青松叠嶂,江阔云低、千川万壑、江流湖海的水墨画中明白,古朴与平淡的图画能激荡起人们内心最平静安稳的思绪。
三年里,出身在画家家庭的学文用一张张自己的作品不断充斥着小良的眼球,让他不仅对自己的画技感到深深的折服,也对优美的国画感到崇拜。虽然口里没对学文这样说,小良心里清楚地明白,学文在国画上对他有着深厚的影响。
自打高中以来,小良画国画的次数并没有增加,但是每周在美术课上,听着夏老师对美术史的讲解,又通过在图书馆里翻阅美术史图书,他对国画的鉴赏能力有着本质的提升:
——从画工着手,从画工是否殷实与精致评价画面的真实感
——从线条着手,是否苍劲有力、设计是否和谐一致、意境是否情景交融来判断作者的功力,即是区别于年轻画家的丰富人生经验
——从整体布局着手,来观察画面的设计,尤其是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留白甚多的表现,疏、密、聚、散的“留白”,体现了作者胸怀中的天地
——从诗句着手,是否运用恰当的诗文词句将主题画龙点睛,能准确彰显了主人的心声,若是作者能自己为画面题诗,不抄袭他人旧作,更能显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
其实还远不止这几点,还需从印章、装框、框饰、印文、内涵、学养、人品等方面审视作品的好坏,在此不一一赘述。
这两个月在启墨的学习,小良的绘画功力在飞快的提升,学习的速度超过了人生的任何阶段。从绘画技术的硬实力也好、合理使用绘画工具也好,还是美术的鉴赏能力也好,都有了本质的飞跃。这些都是令人骄傲的事情。
“该好好感谢学文,是他启发了我对于国画的兴趣,回头一定请他吃饭。”小良在心中默默许诺,“可是目前还是要专注于眼前的比赛。”他的思绪立刻从温馨的回忆中切回来,脑海中学文微笑的表情和他笔下优雅的水墨画暂时消失,眼前的景象重新回到焦灼的比赛现场,其他七位选手正在赶紧的上色阶段。
向左望去,小雨正细心地手执水彩笔,涂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