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禾稼如树可乘凉,神锋非剑光荡摩
第六十一章禾稼如树可乘凉,神锋非剑光荡摩 (第2/3页)
以收成三到四石,也就是三四百斤,北方水稻产量极少,一亩只有两百斤,若遇上涝灾或旱灾,有时甚至颗粒无收。百姓种植出来不足以自食,更难以缴纳国税。”
楚凤歌道:“不错!水稻的产量何其之少!民乃国之根本,倘若百姓不能吃得饱饭,那国家如何长存?”
说着,他望着亭外远处的稻田,目光变得深邃起来:“朕这些日子夙兴夜寐,便一直想着这个问题。”
袁慎劝道:“皇上心忧百姓,是百姓的幸运,但水稻产量乃是天意,人力无法改变。”
楚凤歌却笑了笑,说道:“谁说人力无法改变?这些日子,朕忽然大梦一场,梦见一方世界,那方世界也有亿万万的黎民,但因为战乱、疾病、天灾等等原因,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饥荒,到处是饿殍遍野的景象。
有些人,以观音土充饥,直至撑破了肚子;
有些人,与邻居交换出生没多久的儿子,煮熟而食;
有些人,将年迈的父母送到深山,让其等死,只为了节省一个人的粮食。”
袁慎和萧山都是久久沉默,这种景象事实上大乾也发生过。
楚凤歌道:“倘若粮食的问题解决不了,百姓的生存得不到保障,纵使有再多的禁军,又如何称得上国之利器?”
袁慎豁然开朗:“所以,粮食才是国之利器?”
“不错!在朕的梦里,当亿万万黎民饱受饥荒之苦时,却有一个人,一位圣人挺身而出,培育出亩产千斤的杂交水稻。自此,谷堆成山,禾下乘凉,世界再无饥荒,再无人饿死!”楚凤歌眼里闪过一丝追忆。
袁慎震撼道:“谷堆成山,禾下乘凉……这当真是好美的一个梦!”
楚凤歌感叹道:“不错,这是朕的一个梦,但却无比真实,仿佛是真实发生过的。那位研发出高产水稻的圣人,甚至与爱卿同样姓袁。”
袁慎叹息道:“臣何德何能,竟能与这等圣人同姓?”
楚凤歌道:“袁爱卿,朕要你选工部之人,到南方选地,培育高产水稻。朕知道这很难,非常难,但,一年做不到便十年,十年做不到便二十年!纵使花一生精力,也要去办!这是功在千秋的大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