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非典年代的邂逅
第九章:非典年代的邂逅 (第2/3页)
午啃完一直沒有时间读也看不进去的马尔克斯的大部头《霍乱时期的爱情》,蓦然灵机一动,她不是厦门电视台的吗?于是我查出总机号拨了过去,自报是中央电视台记者:一个月前曾去丽江采访,巧遇了贵台的一个采访小组,并顺便提及那位女持人,因为非典疫情忙乱忘了交换名片,现在有事想联系她。
对方毫无戒备地说她是厦门电视台“名山大川”旅游节目的主持人柳静,并告之手机号。放下电话,我窃喜不止,仿佛恐怖的非典都烟消云散了!
平静了一会儿,我用情书的方式写了一段手机短信:你好,美女主持。我是那位在丽江候机室送你口罩的老师,还记得吗?非典特殊时期,特从北京致以遥远的问安。然后署上了自己的姓名和工作机构。
那时还没有微信,反复推敲后点击发了过去,仿佛放飞了一只洁白的信鸽,正穿越千山万水向她飞去,然后惴惴不安地等待她的回音……
一个下午在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悄无声息地过去了,隔窗相望外面行人稀少的街道,天气阴沉沉的,只有口罩闪烁着片片白点……
晚上6点钟,突然听到手机短信熟悉的提示音,下意识地抄起手机就看到屏幕上一条新发来的短信:您好,老师,非常感谢您送的口罩。也祝您非典安好。简短礼貌而不动声色。但回复就是最大的收获和欣慰。
自此以后,我俩开始了长达半年多的短信交往,随着不断深入和频繁的交流,我发现她是一位聪明伶俐而幽默可爱的女孩,最多的话题还是她的旅游节目和我们共同对大自然的热爱。我甚至大言不惭地自诩为自然之子,惹来她的冷嘲热讽。她的节目我每次都追看,她采访过风景名胜和古迹遗址我都去过,没去过的我就向她请教。都没去过我就含沙射影地暗示她下次去釆访时我要和她一起去,还抓鼻子上脸地说我给她写解说词和旁白。她回复:“怎敢劳驾大诗人哪”
逐渐了解到她更多的信息:她也是黑龙江人,生于长于丹顶鹤之乡齐齐哈尔。中学毕业如愿考上与武大并称中国最美校园的厦大。在校时就喜欢主持,当上校广播电台的播音。2000年毕业后考上了厦门电视台出镜“名山大川”旅游节目。
每天短信1-2次,己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和寄托。就像每天睡觉前读俗世圣经《荒漠甘泉》一样。不知不觉到了圣诞节前夕。平安夜前一天的晚上我又与柳静短信聊天预祝她节日快乐并问她怎么过节?
她回复:“一个人过,也没人陪呀。”
我马上接道:“我去陪你吧。”
“好呀”,她答应完就说困了要睡觉了。
“晚安,明天见。”
通完短信,我就在携程上买了第二天下午1点20分的机票并预定了鼓浪别墅酒店。这样就可以在平安夜和她一起度过了。
第二天登机前我才告之我的航班,她听了后并未表现出特别的惊喜,好似意料之中。只是回复我:一路平安。晚上见。但我知道她的内心一定是十分高兴的。
经过三个小时的飞行抵达厦门机场,又来到这座我最喜欢的南方城市,马上就要见到短信半年的心仪女生,不免有些激动和忐忑。
当我走出接机口,一眼就看到站在人群中身穿白衬衣和牛仔裤,扎着马尾巴,清新脱俗的柳静拿着一束鲜花笑吟吟地望着我,我快步走过去接过鲜花,冲她开心地笑着说:“节日快乐,静静,我来了。”
她很自然地挽着我的胳膊,“欢迎来厦门,谢谢你来陪我。”
我们坐上出租车直奔码头,一路上说说笑笑,好像一对相识经年的恋人或朋友。
坐船渡海到达鼓浪屿,因为平安夜和圣诞节,两边的候客厅都摆上高大葱绿的圣诞树,挂满了各色圣诞盒子和礼品。轮渡上旅客无论从市里下班返岛的,还是赴岛过节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表情。上船前我给她买了一瓶她最爱喝的果粒橙,我买了一听可口可乐,上航后我俩并未坐,而是依偎着站在船舷边,喝着饮料,感受着从里到外的甜蜜,银灰色的海浪像我们的心思,起伏着漫延着……
这是我第三次来我视为精神乌托邦的岛屿,一切都是如此的神奇和美妙一一
《鼓浪屿和乌托邦》
彭浪屿与乌托邦
依然象一位大家闺秀
娴静地侧卧于海的怀抱
蔚蓝的旗袍 若隐若现
午夜的清凉
偶尔用纤纤玉指
弹奏一曲久韪的钢琴
浪花如雨
稚嫩的脚印
凝固成沙滩上的雕塑
驳墙上的凤凰花
闪耀着老照片的鲜艳
岸边的柳随风起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