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心在野仪仪朝政

    第五十七章,心在野仪仪朝政 (第1/3页)

    恩科考期公布了之后,科考估计也就快了。

    李财学习的重心也就放在了科考之上,科考是按照县学、府学的课程来的,《四书》、本《经》、《性理大全》、《朱子纲目》为中心,礼、乐、书等都不再看了,科考都不考礼乐书。科考的题型大体也是经、书、义、表、策等,哦,有时还会要求成员背诵。朱平安针对以上内容和题型,针对性的练习。

    除此之外,李财学习强度也比以前加强了很多,早晨比以前早起来大约半小时,晚上也比以往晚睡半个小时。

    虽然科考是提学官一般是由提学官至每县、府主持的,但是有时提学官也会采取“吊考”和“类考”的方式,“巡行劳苦,独高引日月。至大比,独委府、县类考而合试之。”吊考,是指提学官按临一府,将别府生员调至这府来进行考试。所谓类考也就是提学官现行委托县府官员对生员进行考核,然后再送至省城,由提学官进行考核。吊考会使生员跋涉苦不堪言,而类考因为由县府官员现行考核,所以又容易滋生*。理想的科考方式还是由提学官按期亲临主持的。

    李财在学习复习之余,也接着上次给腹黑少女朱镜静讲的《倚天屠虺记》,写了几千字,虽说占用了不少时间,不过权当练字了。

    舅亲刘翠也是变着花样的给李财做好吃的,炖、煮、蒸、炸、煎、腌、煮十八般武艺全都上了,每顿都让李财吃的饱饱的,唯恐营养跟不上。当然小女儿也是一样吃的胖胖的,脸长的越来越园。

    今天李财给燕王朱棣讲讲洪武皇帝的三大国策的弊端,

    李财看着一脸懵懂的朱棣缓缓起身,伸了一个懒腰。

    “好了,今天就讲这么多,贪多嚼不烂,我走后你好好琢磨琢磨,是不是这么回事。”“想通想明白了,明天给我讲,这是我给你布置的课后作业。”“想不明白,活该你家老爷子将伱送到我这里来,要是这样我就明天安排你到农庄去干活。”

    洪武一朝。“父皇乃是当今天子,九五之尊,他说废除不就废除,这有什么难的?”

    “臣斗胆上陈,即刻将此人拿下,午门斩首。”还是魏国公、大将军徐达率先开口,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寂静。

    “等等,刘伯温现在重病在身,就算了。”在门外候着的贴身太监刘和,不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紧张的连握着拂尘的手都在轻轻颤抖。

    没有李善长一手提拔,他胡惟庸根本到不了现在的位置。

    “免礼!”

    朱元璋看都不看跪在地上浑身哆嗦的刘和,大声道:刘三吾是近几年提拔的重臣。

    洪武年间。

    所有太监只是皇宫内的杂役,毫无权力而言。朱元璋吸取历朝历代宦官专权,扰乱朝纲,颠覆王朝的经验教训。明明这一政策危害江山社稷,为什么林澈断言,父皇不能轻言废除。胡惟庸还在宁国担任主簿县令时,徐李二人已经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身边重臣。

    李善长在洪武四年后,就辞去中书省左相职位,赋闲在家。刘和身为朱元璋的贴身太监,平时照顾老朱的起居生活,仅此而已。

    然后急匆匆快速离去。一是这些人大多是这一政策的亲历者,也是这一政策受益者,他想看看这些人的看法。

    御书房内。

    这与大明中后期宦官专权,控制朝纲,不可同日而语。大学士、礼部尚书刘三吾、户部尚书傅友文也跪地奏道:

    “臣附议!”

    随即让太子将李财家记录下来的讲课内容,交给徐达他们传阅。

    晚,亥时。

    涉及朝堂之事,不敢之言半句。御书房正中间御案之上,摆放着好几摞半人高的奏折。

    朱棣想破脑袋,也想不通。赶紧弯腰捡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