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夏弘盛的决定
第二百零八章 夏弘盛的决定 (第3/3页)
临的最大危机。”
夏弘盛听后深感焦虑,他注意到李凌似乎对此并不太担心。李凌之所以能保持冷静,是因为他认为大夏国的命运与他并无太大关系。这种局外人的视角让夏弘盛误以为李凌胸有成竹。于是,他恳切地问道:“封殿士,您是否有破敌之策?”
李凌坦诚地回答:“我没有。”夏弘盛差点下跪地道:“封殿士,请看在大夏无数百姓的份上,想想办法吧!”李凌赶紧扶起他:“大帅,我真的没有计策。”李凌可不能让皇族下跪,虽然大夏亡不亡不关自己什么事,但是总不能得罪皇族被对方记恨,
这时,夏弘盛灵机一动:“如果封殿士能想出破敌之策,我愿意立即安排您的部队回城驻守!”李凌一听,觉得这是一个避免自己和兄弟再次陷入困境的好机会。他开始闭目思考,脑海中浮现出大夏的地图,迅速分析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形势。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说:“我有一个想法,但成功与否尚不确定。
夏弘盛此刻深感自责的沉重,他渴望找到一线希望,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赎罪。他毫不犹豫地承诺:“只要封殿士提出计策,无论成功与否,我都会安排你的部队明日返回任阳县城驻守。”
李凌看到夏弘盛的决心,开始分析当前的形势:“现在,京都地区秦元帅集结了二十余万军队,而京都内也有十余万守军。虽然各地勤王义军会陆续赶来,但一个月内,京都的大夏军队总数也只有五十余万。而漠北方面有七十万大军,其中多为机动性强的骑兵。在这开阔平坦的京都地区,以五十万步兵对抗七十万骑兵,要想速胜几乎是不可能的。”
李凌进一步阐述:“既然击退漠北军队不可行,那么要让他们退兵,只有另外两个可能。一是双方达成合约,使漠北自愿退兵;二是逼退或使敌不得不退。”他继续分析:“但现在谈合约退兵并非合适时机,漠北方面必然会提出苛刻条件,而且谈判也需要时间。因此,只剩下最后一条路——逼退他们。”
夏弘盛听后疑惑地问:“我们都无法击败他们,又怎么能逼退漠北敌军呢?”李凌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夏的简单地图,解释道:“虽然漠北军队看似势不可挡,但他们总人数有限。他们为了攻击京都,已经调集了大量兵力,后方必然空虚。如果我们能有一支奇兵夺回金阳洲大营,切断他们的消息来源,同时联合其他残兵甚至投降的漠北士兵,攻下几座县城,引诱金阳城的敌军出动,然后趁机夺取金阳城。这样一来,金阳州和云州的百姓必会响应我们。当漠北可汗得知后路被断,他还敢在京都地区长久逗留吗?”
夏弘盛听得热血沸腾,但随后又感到颓废:“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进攻!但我们哪还有骑兵?就算有一支骑兵,又怎么能到达金阳洲大营?”李凌解释道:“我说的是奇兵,不是骑马的骑。只需三五千精锐兵马即可。如果走水路,沿金阳河逆流而上,或许四五天就能到达金阳洲大营。现在正是西北风,如果有风的话,或许三四天就能到达!”
夏弘盛有些困惑:“现在正是西北风,为何逆流会更快?”李凌明白他的意思,解释了船的风帆原理。夏弘盛听后大喜:“封殿士还有如此奇术!本帅先谢过您了,还请帮我设计这神帆!”李凌答应道:“自当效力,只是这计谋虽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且充满凶险。”
夏弘盛似乎找到了目标:“封殿士,你放心,无论成功与否,我都决定一试!”说完,他便告辞了。
夏弘盛找到夏元兴,将李凌的计策告诉了他。夏元兴担忧道:“弘盛,这计策虽好,但我们现在回军,若秦帅那边抵挡不住,京都一旦被围,陛下怪罪下来,你我都难逃罪责。”夏弘盛坚定地说:“不用你我都去,我只需带五千人马,不,我只需带我的三千本部人马和封候马虎所部。兴叔你还是率大队人马原计划和秦帅会合。”
夏元兴再劝,夏弘盛坚决道:“这是我造成的过失,应由我去弥补。之前我一直很痛苦,但如今有了此计,是我唯一赎罪的希望。兴叔,你莫要拦我,不然我只有以死谢罪!”夏元兴看到夏弘盛如此坚决,知道再说也无用,便道:“那你就带上一队皇族卫士去吧!”
夏弘盛向夏元兴深深作揖以表谢意。这一举动代表了夏元兴对夏弘盛的支持与承认。其背后的含义是,即便夏弘盛战死沙场,他也将享有皇族身份的尊贵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