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肘捶

    第212章 肘捶 (第3/3页)

。等这个弟子转身的时候,王芗斋看到他背后全是王芗斋打的白点,也就是说在交手过程中,周子岩神不知鬼不觉的打了对方几下,而对方却浑然不觉。王芗斋明白,这是周子岩在给师弟留个面子。而师弟在看到自己后背的白点后,也被周子岩的功夫和人品所折服,心服口服的称周为大师兄。”

    作为肘捶门的第五代弟子,生于1944年的申孝生自幼受到了临清当地尚武之风的熏陶,对于武术颇感兴趣,27岁那年他拜入了临清肘捶第四代传人张铎、胡士铭门下,成了二人的入室弟子。

    “学了几年我才知道,原来师傅的肘捶没有学全,只学到了新十趟中的前五趟。”

    申孝生后来一次无意中听到了师傅们的谈话,得知在北京有一个叫周子岩的老人,是惟一一位全部掌握肘捶套路的人。于是,申孝生攒够赴京的经费,前往北京寻找周子岩,希望可以补全所有的肘捶套路。

    说起当年的第一次见面,老申非常激动,就像是说评书一样向作者讲述了当时的情景:“那时候我师爷70多岁,听我说要学肘捶,就要我打他一下试试。我心想他一个70多的老头子了,能受我一拳吗?所以我就出了三分力。”

    没想到的是,申孝生的三分力打在师爷身上,周子岩却不满地摇头说:“不行,太轻了,用全力。”申孝生于是憋足了力气,一拳重重打向了周子岩。“哎呀,谁知道这一拳刚贴近师爷身体,他一抬手,封住了我手腕,接着随势一拖一拽,顿时我就飞了出去,‘咣’的一声,跌到了对面的炕上,差点儿没砸着正在炕上做针线活的师奶。”申孝生说,周子岩这一手功夫也是来自于肘捶,但是对于他来说却是第一次见到,“我就求师爷把肘捶的全部招数教给我。”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申孝生多次来到北京周子岩的家中,在周师爷的指点下,他学完了连师父也未学完的临清肘捶十趟捶后五趟拳法。几次进京,每次申孝生都要攒好长一段时间的钱才够上路,直到今天,他仍然觉得值得,“要不是我上京找到周师爷,恐怕这临清肘捶就失传了。”通过多年的努力,申孝生将“新、老十趟”肘捶全部掌握熟练并整理成了书籍,但说起肘捶门的传播,申孝生却觉得有些艰难。

    “肘捶之所以很难传出去,关键在于我们入室是非常严格的。”申孝生告诉作者说,肘捶一派收徒颇有特色,首先作为师傅,在收徒后必须要将徒弟带在身边,“徒弟的吃喝拉撒睡,全部由老师承担,而且在收入室弟子的时候,老师必须自掏腰包,把自己所有的师兄弟都请到一起吃饭,席间才可以推出自己的徒弟介绍给众人认识。”

    此外,按照我国传统的拜师方式,逢年过节,徒弟带点礼物来“孝敬”师傅是人之常情,而这在肘捶门中,这却是“大忌”,更严格的是想成为肘捶门的传人,必须经过一到三年的考察期。申孝生说肘捶门之所以这么严格,主要是为了肘捶的名声考虑的:“肘捶是一套杀伤力非常大的功夫,如果你的弟子人品不行,学了这功夫就等于是危害社会,因此祖师爷当年就把人品作为收徒的第一要素。人品不好,就算资质悟性奇佳,也不能收入门内。”

    正因为如此,如今在临清,真正有资格可以学习两套肘捶的人也并不算多,已经65岁的申孝生至今有徒弟六、七十位,但真正有资格成为“入室弟子”并可以学习肘捶的也不过仅仅十位而已。

    “十个徒弟,脾气也各不相同,但人品都没得说,最长的考察了三年,最短的也考察了一年多,这才引到我自己门下,教他们肘捶。”

    如今,临清肘捶已经申报成功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通过了相关部门的验证。

    说真的,肘捶这个东西,想找个门人真的很难,完全是可遇不可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