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古籍修复师
第3章 古籍修复师 (第1/1页)
对于知识的尊重,让我国诞生了一群有强迫症的职业,古籍修复师。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师朱振斌告诉我,为了修复一批唐代古籍,他们连纸都要自己制作,古纸的原材料来自桑树,剪断的树枝扎成一捆放在木桶上蒸熟,把树皮剥下来后用特制小刀刮掉上面残留的木质结构。
处理好的树皮翠绿透明,并且韧性十足,通过反复捶打分离其中的纤维,挑出里面的杂质后,就能得到一桶白净的纸浆。
这样生产出来的纸,虽然质地和古籍一样,但还不能直接使用,需要通过染色,让白色的纸更贴近古籍氧化后的暗黄色。
染色材料用的是板栗壳,在大锅里蒸熟后,留下来的板栗汤就是一种天然的染料,纸张需要先浸泡板栗汤再晾干,在使用前还需要上锅里蒸一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掉色。
这样处理好的纸,才能用来修复古籍,用天然浆糊把纸小心的贴在破碎的纸页边缘,等待稍稍干燥后喷一遍水,中和纸张的酸性。
同时让纸纤维的分子键断裂,这样在重物挤压后,补上去的纸张与书页就能重新变成一个整体。
虫蛀、水泡、火烧、氧化,每本古籍的受损方式都不一样,靠着朱老师老练的技术,才能让这些文化瑰宝重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