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对父皇的试探

    第二百九十章 对父皇的试探 (第2/3页)

受北方游牧民族袭扰,汉武帝北伐导致穷兵黩武,却极大的削弱了游牧民族的实力,保障了北方的安全。

    功过从来都是相互的,有些事看着弊在现在却功在千秋。

    但也有的事却功在当下,弊在千秋。

    就拿大宋重文轻武来说,这一点在当时来看并没有错。

    太祖谋臣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其确实读书不多。

    从唐末天下大乱开始,到天下安定,持续了近百年。

    长久的战乱导致民不聊生,读书人就更少了。

    太祖重文并没有错。

    至于轻武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太祖皇帝虽然限制武将权利,却谈不上轻武。

    真正轻武的是太宗皇帝。

    但是太宗皇帝不轻武,就不会出现轻武的现象么?

    赵兴觉得轻武现象可以说是必然的。

    因为重视读书人,导致读书人地位过高,哪怕太宗皇帝不轻武,文臣一样会打压武将。

    这是自古以来的必然现象,并不是赵兴为自家老祖宗辩解。

    很多政策在开始之处的出发点都是好的。

    但是发展过程中被人加以利用,产生一些弊端这是必然的。

    把后续产生的影响,全怪到某一个人头上,有些过于片面了。

    真要这么论,那导致唐朝灭亡的藩政割据问题,真要追究起来,得算在李世民头上。

    李世民灭亡吞并了草原多个政权,打下了天可汗之称。

    但也在北方安置了投降的大量游牧民主。

    为了压制这些游牧民族,才在北方驻扎了重兵。

    同时用游牧民族的将领在唐初就有不少。

    即便没有安禄山,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了。

    爆发只是早晚的问题罢了。

    但是能去怪李世民么?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灭国,能怪他不该征高句丽么?

    赵兴将来肯定是要解决文贵武轻的局面的。

    他不确定能不能成功。

    但若是成功了,可能若干年后,大宋也会被某个武将给灭掉。

    凡是有得必有失,不能以过来论功。

    “朕没说汉武帝不该伐漠北,只是没必要弄到穷兵黩武的地步。他完全可以削弱北方游牧民族的实力后,就停手。何必一路打到漠北去?

    那里远离中土,又不能耕种,根本不适合汉人生存,只是空耗国力罢了。”官家摇头道。

    “或许吧,不过毕竟没有发生,也许汉武帝不打到漠北,彻底击垮匈奴,要不了多久匈奴就会恢复,再次卷土重来呢?很多事,选择不一样,结果如何谁又知道呢。”赵兴说道。

    “你说的也有道理。”

    官家微微颔首道:“朕跟你说这些,就是希望你能够循序渐进,不要太过着急。朕知道你心有大志,但你既然刚刚说到隋炀帝,就该知道隋炀帝之所以失败,就应为太过急于求成,总想着毕功于一役。

    唐太宗也曾出兵高句丽,见势不可为便退兵了。最后高宗时期,才成功灭掉高句丽。

    朕知道你想解决朝廷的积弊,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