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爹,他会帝王心术啊

    227爹,他会帝王心术啊 (第2/3页)

苏州府可没少死人呐。”

    朱元璋对于王布犁提起的案子极为有印象,因为那是他极为愤怒,叫检校去把那些粮长连带着知县全都抓进南京,砍了脑袋后又送回本地去示众的。

    他本以为杀了一批人之后,那些猴子会变得收敛一二,可听着王布犁的话,那还是有人敢继续糊弄朕!

    “咱也看过户部的数字,从洪武四年到如今这五年来,大明收到的田赋收入是蒸蒸日上的。”

    朱元璋虽然想着回去之后叫检校再去暗查一番,但他不承认自己设立的粮长制度是有问题的。

    “这是肯定的。”

    吴卫冲着皇宫的方向拱拱手:

    “充任粮长的多为殷富大户,他们不敢轻易犯事。

    另外大明各地几乎没什么战事发生,社会安定,百姓自然可以全心侍弄田地。”

    王布犁也清楚粮长虽然有些麻烦,但是在洪武朝总体表现还是不错的。

    主要是永乐迁都后,江南的赋税都要通过运河运到北京去,这一来一回就耽误了许多时间,百姓种田都遭到了影响。

    再加上英宗外出留学,勋贵集团损失惨重后,大明的税赋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渐渐的收不上来了。

    甚至连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实行下去,平均数仍旧没有达到洪武朝的数据。

    就这还是朱元璋下令不得轻易增加赋税,甚至还时不时的因为灾祸要减免赋税。

    洪武九年,因为一场暴雨,他就减免了八个省以及直隶扬州、淮安、池州、安庆、徽州五个府的夏税秋粮。

    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明初的某些财政经济政策,却是依据政治背景决定的。

    南方是大明的重税之地。

    镇江府作为朱元璋的“兴王之地”之一,其政治地位与原属张士诚集团的苏松嘉湖,以及原属陈友谅集团的江西部分地区形成鲜明对比。

    一方面苏松嘉湖与江西袁州、瑞州、南昌等府都成为有明一代首屈一指的“重赋”之地。

    另一方面,朱元璋还在政治上规定了“苏松江浙官毋得官户部”。

    理论上将苏松嘉湖和江西袁、瑞、南昌等地士人通过政治途径改变其赋役负担的出路堵死。

    谁让他们或者祖上都给张、陈二人效过命呢!

    待到朱棣继位,镇江府的重赋税的待遇,就跟张陈二人的龙兴之地一个待遇了。

    但镇江这个地理位置很好,扼守长江口,地缘上可以控制江南,凡中原之人欲之吴越、之闽粤,必由此进。

    万一天下有事,人所必争。

    故而朱元璋将宋元以来一直隶属同一行政区划内的苏松嘉湖拆开,分属直隶、浙江二省区。

    这都是大明皇帝防范,某些野心家借江南财赋叛乱割据的政治手段。

    明武宗时期宁王自南昌叛乱,顺江而下,兵锋直指南京。

    兵部尚书王琼便立刻责令,时任应天巡抚的李充嗣镇守京口(镇江)。

    朱元璋本来想要同王布犁辩驳一二,结果按照他提的论点,现在自己还真的是无法反驳。

    他决定回去就差人去探查一二这些粮长的问题,讲道理那些粮长也早就该到家了,怎么还没有把受灾情况以及户数送上来?

    “走了。”

    朱元璋坐不住了,他站起身来,直接拂袖而去。

    待到人走了之后,王布犁笑了笑:

    “郭主事幸亏是在刑部做事,若是让他去户部做事,怕是得搞乱一摊子。”

    吴卫也捏着胡子:

    “布犁啊,你就不该跟他说那些话,此人知晓许多户部之事,怕是不甘心于想要在刑部坐冷板凳,估摸是想要走你的关系,去户部呐。”

    “他?”王布犁摇摇头:“他对我多大的恩,给他去跑关系啊?

    我觉得他还是待在刑部比较适合他。”

    “为何?”

    王布犁溜达了几步,也算是活动了一二身体:“此人法家身上的味道很重。”

    他见吴卫疑惑,又继续解释:

    “法家有一个思想,那就是百姓根本就分不清楚善恶,所谓的善恶只是一些人的工具,他也认为百姓是分不清楚好坏的,好与坏都该由他来决定。”

    “你说的有点隐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