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石壕吏

    第238章 石壕吏 (第3/3页)

的军用通道,如果修葺后是要比陈仓道好行军的。

    就是现在的北魏朝堂,恐怕无力修复傥骆道。

    苏刘领着队伍继续前进,进入关中以后他看到的景象却要比汉中繁华多了。

    比起千沟万壑的陇西郡,关中平原更是富庶到流油。

    苏刘贪婪的看着这片土地,八百里秦川果然是王霸之基啊!

    其实只要一个地方没有战乱,只需要一两代人就能繁荣起来。

    关中就是这样的。

    近百年前,关中落入北魏手中后,这里就很少遭到战乱了。

    最近的一次关中大乱,还是刘裕北伐长安的时候。

    刘裕收复长安后,因为自己留守重臣刘穆之病死,不得已带兵南归,留下儿子刘义真守长安。

    赫连勃勃的谋臣王买德看到了机会,留守长安的文武发生内讧,沈田子杀王镇恶,王修杀沈田子,刘义真复杀王修。

    赫连勃勃派军南断青泥,东扼潼关,率大军占据关中。

    但是赫连勃勃也没有笑到最后,赫连勃勃去世后不久,北魏就击败了他建立的胡夏政权,夺取关中之地。

    这是关中最后一次大战,这之后北魏尽取了河东、关中之地,开始了鲸吞北方的进程。

    渭水的滋养下,在关中平原又分出崂水,灞水等诸多支脉,这些支脉滋养了土地,灌溉了周围的农田。

    而这一次的秦州叛乱,也因为苏泽的牵制,叛军始终没有攻入关中地区。

    沿途都是阡陌相连的农田,果树桑树成林。

    只是在这些美丽的景象中,苏刘也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场面。

    胥吏们拿着名册,正在挨家挨户的抓抓丁,苏刘投宿的一个三长村里。

    这户只有一对老年夫妇,以及一名媳妇和孙子。

    周围的家庭也和这家差不多,青壮几乎都见不到,种田的都是老人和妇人。

    这名老者还是附近五户的邻长,也就是他家的宅子最大,不过现在屋子缺乏修葺,可能是以前阔过。

    苏刘拿出一袋子钱,请老者煮上一些热水,准备夜宿村子,明日再前往长安。

    老者非常的热情,还给众人烧了洗脚水,可等苏刘刚刚洗漱完毕,就遇到了州郡胥吏带着党长来抓丁的事情。

    让苏刘疑惑的是,听到胥吏和党长拿着军书抓丁的消息,投宿的这家老丈,竟然夜里要翻墙逃跑。

    苏刘看到他年纪已经很大了,连忙拉着他询问道:

    “老丈,我朝军法,超过五十岁就会从军书上勾销,您跑什么啊?”

    没想到这老丈凄惨的哭道:

    “我本有两子,一子戍长安为州郡兵,另一子年初被元刺史征募,囤驻陈仓。”

    “两子从军后皆失了音讯,生死不知,但是衙门的军书上依然有我家的名字。”

    苏刘黯然,长安的州郡兵都随着崔延伯出征了,这老者的长子没了消息,不是被秦州叛军抓了,就是已经战死了。

    而随着元修义去陈仓的士兵就更惨了,陈仓被破后,官军几乎都被叛军屠杀。

    苏刘道:

    “岂有此理,孝文皇帝设三长,不是为了均摊赋役的吗?为何总是你家出丁?”

    老者落泪不语,但是听到门口的敲门声,吓得立刻翻墙而逃。

    党长手持兵书,高呼老者的名字,进门的胥吏皱着眉头看着苏刘。

    等到苏刘的同伴拿着武器聚集过来,胥吏更是退出了房子。

    不过他们还是手持火把站在门外喊道:

    “尔等何人?这刘老汉有两个在籍的儿子,伱们莫不是逃兵?”

    上来就套上逃兵的帽子,这胥吏心思险恶,不过苏刘自然不理睬这些抓丁的胥吏,亮明了苏泽的符节说道:

    “吾乃安西将军麾下的使者,前往西讨行营向萧大都督报捷的。”

    见到符节后,这几个胥吏立刻恭敬多了,他们也只是县衙的胥吏,苏泽这个安西将军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遥远的大人物了。

    对方软了,苏刘却硬了起来,他走出门问道:

    “这户人家都有二子从军了,为什么军书上还有他家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