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觱篥之音

    第二百七十四章 觱篥之音 (第1/3页)

    “这是什么?”

    越明礼接过叶青釉手中的瓷件儿,颇为惊异的摆弄打量:

    “看着好像是一柄瓷萧?”

    之所以说是‘萧’,是因横吹笛子竖吹萧,两者吹奏法子不同,气孔位置自然也在不同的地方,令人能辨别。

    可手中之物,却又有更特殊一些的地方,那就是它吹奏的气孔位置,有一个小上一圈,类似‘壶嘴’一样的管口,看样子像是需要噙住才可吹奏。

    这是平常的萧所不需要的。

    况且还有十分不同寻常的一点,那就是这柄‘萧’实在,实在太短了!

    越明礼今年才十六,只能算是个少年人。

    可这柄瓷件儿,只有他摊开手掌之后,指尖到手腕处那么长,粗细也不过一指。

    再加之那个故意凸起的部分

    与其说是短萧,更不如说是‘哨’。

    叶小娘子为什么要将一个瓷哨给他呢?

    自家师长,可从来没有吹过什么哨呀!

    越明礼满眼好奇,下意识看向叶青釉,叶青釉也没有辜负小少年的期待:

    “此为觱篥,是哨子的一种,寻常都是以竹为管,以芦为口。”

    “这只是我先前还在夜市上卖瓷之时,连同瓷埙,瓷萧等小瓷件儿一起做出来的,其他当时都卖了出去,就只有这一支觱篥还一直留在这儿。”

    【正在演奏中的觱篥,双图如下:】

    觱篥,亦作觱栗,筚篥,感栗。

    初为汉时羌人所创,随后慢慢泯然,鲜少流传,甚至几乎到了要断绝传承的地步。

    而之所以没什么人知道,甚至没有人听过这一种乐器,原因也非常简单。

    说好听点儿,这种乐器声孔没有笛,萧多,能发出的音节相当单调,且十分悲戚,很少有能演奏出彩的。

    说难听一点儿

    它能涉猎的音阶,其他同为管类的乐器基本都能做到,而它独属于‘羌民’,或者说自己的特色——

    报好听。

    叶青釉深吸一口气,想了想,还是用委婉的语气说道:

    “这种乐器,气大破声之后,极像驴叫。”

    这就是为什么叶青釉敢肯定这个东西肯定能获得越小公子师长会喜欢这件东西的原因。

    要知道,不仅仅是驴,只要是动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