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吐蕃北上
第三百四十六章 吐蕃北上 (第2/3页)
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让专利法早一些问世,一方面在保护专利,另一方面则是让工匠们研发的热情更加高涨。
“这个政策很不错。”李承乾率先表示肯定:“朕认为可行。”
“嗯,象儿果然老成谋国。”李世民话里有话地说,“将来大唐交到你的手里,不仅朕放心,你阿耶放心,列祖列宗也会放心。”
李象深吸一口气,开口问道:“这事儿您问过太翁了吗?”
所谓太翁,就是唐朝对太爷爷的称呼。
李小象的太爷爷,那当然就是唐高祖李渊了。
“什么话。”李承乾伸手拍了一下李象的脑袋:“你阿翁一生行事,何须向你太翁解释?”
李世民怒瞪李承乾,指着门口:“给朕滚!”
娘的,这王八小子,没憋什么好屁!
看李世民生气,李承乾还有点委屈。
这话我说的不对?你老人家杀哥宰弟且为乐的时候和我阿翁请示了?还是说你想登基的时候请示我阿翁的意见了?
是,你那是请示,都把我大伯和四叔的脑袋拎人家面前了,这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得行了。
“走,象儿。”李承乾拉着李象起身,“咱爷儿俩去喝点。”
“喝点?”李象明显有些意动,“最近孩儿让福宝酿了些麦酒,带气儿的那种,挺好喝,阿耶你要不要尝尝鲜?”
“走!”李承乾高高兴兴地说。
却不想被李世民给拦了住。
“站住!”老李瞪着眼睛说道:“你们两个,敢吃独食?”
说话的时候,老李还有点吃味。
这李小象,还有高明,吃好吃的也不说叫上朕?
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阿耶,这个阿翁?
混蛋!
“哪儿能呢,这不是阿耶让我俩滚蛋嘛。”李承乾冲着李象挤眉弄眼,父子俩一起挤兑着老李。
老李招手道:“得得得,你们两个赶紧给朕回来,象儿去让福宝掂兑几个小菜,还有你说那个带气的麦酒,快些端上来!朕要一醉方休!”
“嘿嘿,好嘞阿翁。”李象笑呵呵地走出门,让福宝去准备晚上的下酒菜。
晚间一顿小酒,祖孙三人喝的都十分尽兴。李世民喝开心了,神采飞扬地开始和儿孙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不过要是别人家的阿翁说“想当初我在十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那八成是酒后吹牛逼;但李世民不一样,他真干过。
没几日,去了南洲的船队便抵达了长安。
回到阔别已久的长安,众人心里都十分唏嘘,尤其是家在京兆的韦芳远,跪在地上掬起一捧土痛哭流涕。
等到他们看到矗立在太极宫前的航海纪念碑后,神色更复杂了。
这种东西其实一般是给死人立的,并且这纪念碑基本上也就是给为航海献出生命的人所立。
但他们也不能说啥,毕竟当初这两条船也是处于失联状态。
更何况这可是青史留名的事迹,不吉利就不吉利吧,只要落到实惠就行。
李承乾接见了这两个船队的人,大手一挥,各自都有封赏,而且都还不低。
尤其是为首的杨平和韦芳远,都在南洲大陆上获得了实封。
按照政策,他们可以在澳洲跑马圈地,方圆十里的土地都算是他们的实封。
为了能把汉文明推到全球,大唐现在也是拼了。
韦芳远和杨平自然是千恩万谢,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竟然能够落一个实封侯爵的待遇。
而且这个侯爵,怎么看怎么有一种春秋时期齐侯晋侯的既视感。
其实他们也没理解错,周朝就是靠着把亲戚封在国外,所以才将这么多地盘一点一点同化到华夏文明圈之内。
就像是齐国,东夷这一块儿就是他们负责的地方。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政策,不能脱离了时代去指责周武王不如秦始皇眼界远——实际上在那个时代,向外分封还真是最优解,至少不会把新兴的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