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象的新政策

    第二百九十九章 李象的新政策 (第2/3页)

少有点意外。

    “怎么了,阿翁?”

    “这么久不回长安,朕和你聊聊。”李世民今儿也没喝酒,吃的倒是挺多。

    李象搬着锦墩,坐在了李世民的对面。

    “这一出去就是好几个月,没有你这个小混蛋在身边,朕还是真有点不习惯。”

    听到老李这话,李象翻翻白眼。

    嘿,你这老李,我怎么就成小混蛋了?

    行吧,你是皇帝,你说了算,小混蛋就小混蛋吧。

    “以后非必要就不要出长安了。”李世民再次说道:“终归是一国储君,总在外面也不是一回事儿。”

    李象倒也不反对,如果能在京城待着,谁愿意去地方呢?

    这一次出去倒也是意外,毕竟他身为事实上的登州兼安东大都护府的最高长官,最适合协调北方的战事。

    “都行。”李象摊摊手,又对李世民说道:“阿翁,其实我刚刚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你说。”李世民心情不错,颔首示意。

    李象斟酌了一下语言,而后说道:“方才孙儿和三叔聊完之后,便在琢磨一个问题,您说汉朝开始将西域纳入版图,到了晋朝时西域又沦陷,再到如今大唐重新掌控西域,万一哈,我是说万一后世子孙不肖,一旦中央王朝失去权威性,西域再度丢失,如之奈何?”

    “这个问题,朕也曾经想过,只是一直没有什么良策。”李世民拿起桌子上的橘子,开始剥橘:“看你现在这副样子,难道你有什么好办法不成?”

    “办法倒是不多,馊主意倒是有一个。”李象摊摊手。

    “馊主意也是主意,你不妨说说看。”老李掰下一半橘子递给李象。李象接过橘子,吃了一瓣,酸得差点没倒牙。

    他龇牙咧嘴地把橘子放在一旁,开口说道:“其实刚刚我也在琢磨,西域距离中原腹地已是属于比较近了,然而往返传递消息仍然需要两个多月,更何况是距离西域更远的波斯。”

    “既然如此,为何不在当地设立一个能够自行决断军政要务的机构呢。”李象试探性地问道。

    李世民只是稍稍一想便给否决掉了:“不可,若是让其自行决断军政要务,万一羽翼丰满心生不轨而自立,届时朝廷又要耗费钱粮去平叛。”

    “那若是……效仿西汉,封邦建国,分封叔叔们去边陲之地……”李象的话语循循善诱:“叔叔们是自家人,总不会想不开自立吧?”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

    贞观十一年的时候,李世民曾经不知道哪块弦儿搭错了,钦点……钦定了十四位开国功臣,割地分封他们为世袭刺史。

    所谓世袭刺史,其实就相当于西汉开国后分封的各侯,虽名为刺史,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封地内的税赋、军政管理等均由功臣子孙世袭继承,可永享其利。

    当时的左庶子于志宁认为古今情况不同,恐怕不是长久安宁的方法,上疏争论。侍御史马周也上疏,以尧舜的儿子举例,痛陈利害,总之就是认为这个政策十分不可行。

    最后还是被分封的十四个刺史出面,表示自己不愿意就藩,上表坚决推辞,李世民这才作罢。

    但李世民可一直没有熄灭这个心思,老李这人足够仗义,对于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还有自己的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平等地爱着。

    只是他也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也无法付诸实践,毕竟他也不想做独夫,绕过那么多朝臣的反对,强行通过这样的政策。

    老李这个人,毕竟还是从善如流的。

    现如今听到李象这个建议,他的老想法又重新燃了起来。

    对啊,与其让这些功臣们留在京畿道内兼并土地,不如给他们丢西域去啊。

    正好也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将波斯那一块儿丢给儿子们,西域分成细碎的小块封给臣子。

    “好,你说的这个办法,朕觉得不错!”老李连声称赞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