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贼?
第四百三十四章 哪家皇帝遇不到反贼? (第2/3页)
大食的进攻吗?”
“回陛下,臣看过京兆府盘问后的供述,大食使者说他们有百万大军。”
“百万?”李承乾忽然一笑道:“还真敢开口。”
岑文本道:“陛下,臣还看过波斯人的论述,大食人的确有百万大军。”
“朕记得,现在的波斯是一个盗匪横行的地方,西域近些年的奏报来说,有盗匪去波斯劫掠,而后将货物拿到西域来卖?”
李承乾让人给这位老迈的中书令赐座,又用较为轻松的语气道:“其实大食距离西域还有些距离,朕不着急,该着急的是那些大唐与大食之间的那些小国。”
“五色盐与金子的确很诱人,朕的臣子们向来彪悍,他们扬言要攻打大食人朕也能够理解,可从东征结束到现在才过了四年,东征一战几乎掏空了大半个中原,如今经不起这样的消耗了。”
岑文本是个朝中的老臣,他是从贞观初年一路走过来的,也可能再过两年,他这个中书令就要告老了。
再怎么说,他比舅舅都要年迈许多。
李承乾亲手给这位老臣倒上一碗茶水。
岑文本双手接着茶杯,又道:“望陛下明鉴。”
这位中书令的劝说还是要听的,可如果就此妥协,与大食结为友好同盟,放弃那里的五色盐与金子,那他李承乾就不是李承乾了。
这位皇帝与岑文本说起了另一种正治智慧。
对岑文本来说,这又是一个从未接触过的领域。
李承乾言道:“在现在的伊犁河两岸,乃至天山腹地都有其独特的屯兵优势,并且司农寺在天山脚下所建设的生产卫府,他们正在逐渐扩大棉花的耕种与瓜果的种植面积。”
“朝中已连续六年没有向天山派粮,五万兵马可以自给自足,大唐不惧怕战争,他们敢打大唐就敢十倍奉还,因此朕决定借用天山腹地本就有的优势,建设一个战备区,以备不时之需,将庭州的部分兵马迁到天山脚下,以伊犁河为界建设一个备战地区,联合西域人守备天山。”
“再者从松州借调兵马前往天山,增兵至八万,将松州二十岁以上的吐蕃青年收入唐军,作为后继兵马,驱赶伊犁河岸以西的敌人,设立防线,并且扩建都护府,至此在西域的兵马除了唐军,还有吐蕃兵,西域兵,这是最小的成本,换取防卫。”
陛下的话语结束,岑文本双手捧着茶碗一直没有饮下,正在消化这些话语,好像也不难理解。直到向陛下告退,之后的数日,岑文本再也没有提及关于大食人的事。
朝野都觉得这位年迈的中书令要告老了。
皇帝依旧没有召见在京兆府地牢中的两国使者,他们被关了有一个月多了,传闻都胖了许多。
李承乾与英公离开长安城,看着人们正在晾晒今年收获的粮食。
李绩道:“陛下可派苏定方前往天山。”
李承乾揣着手一路走着,道:“苏定方告老了,不如让卢公走一趟吧。”
李绩蹙眉道:“听说卢公的儿子就在安西都护府?”
“嗯,朕派去的。”
“末将回去之后就安排此事。”
“战备地区的建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慢慢来吧。”李承乾停下脚步递上一封书信,道:“英公看看?”
李绩接过书信,当即将对折的信纸看着其中的内容神色凝重。
李承乾从一旁的内侍篮子中拿起一只橘子,又递给英公两只,道:“岭南送来的,很甘甜。”
一边走着,李承乾一边吃着。
李绩吃着橘子看着信,神色多有不悦道:“没想到他们还在计较支教的事,若长孙老贼在,定要好好收拾他们。”
李承乾吃罢,叹道:“中原各地的士族并不像关中的士族那样听话,现在他们与世家的残存势力联合起来,有些人嘛,总会有反心的,抓不完也杀不完。”
“陛下,是否捉拿他们?”
李承乾摇头笑道:“他们指望联合天下名士建设书院来吸引各地的学子,从而对抗支教,很可笑的自救方式,也是很可笑的反抗。”
“英公啊,朕觉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