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两国使者

    第四百三十二章 两国使者 (第2/3页)

  小鹊儿笑道:“快去吧。”

    明达与她一起走入皇宫,穿过了皇宫,有宫女提着灯笼陪在两侧,一路来到了太液池。

    太液池边点着不少的烛台,苏皇后与宁妃正在准备晚饭。

    小鹊儿牵着姑姑的手来到池边,指着望远镜,道:“这就是爹爹与太府寺的官吏用了一整个春季造出来的。”

    见小鹊儿示意,明达收起道袍的衣摆,通过望远镜看去,刚入夜不久的星空下,在目光所及之处,星辰更亮了,也更多了,看到了月亮上原来是有高低弧度的,虽说不明显,但能够判断出来。

    明达看了许久,甚至小鹊儿几次催促她用饭都没有搭理。

    “明达姑姑!”

    明达收回目光,道:“这就是李淳风道长这一生,梦寐以求的宝物,”

    小鹊儿拉着她的袖子道:“明达姑姑先用饭吧。”

    饭桌上,李承乾扶着爷爷坐下来,问道:“往后可以造一个更大的,用木筒造出来的望远镜太简陋。”

    “皇兄,这就很好了,李道长在老君山闭关多日了,妹妹可以写信让他下山了。”

    李承乾刚坐下来,又道:“他老人家在山上多久了?”

    明达回道:“自父皇东征之后就去山上了,一直没有下山。”

    饭后,李承乾将一把钥匙递给她,又道:“这是皇宫北侧鼓楼的钥匙。”

    明达接过钥匙,有些困惑。

    李承乾又解释道:“那是长安地势最高的地方,能够一览大半个长安城的光景,也能够更近地看看天,如果你将来也要去老君山,朕就将整座老君山赐给你当作公主封地。”

    她高兴地拿过钥匙,道:“谢皇兄。”

    李渊瞧着孙女高兴地离开,低声道:“你还真大方呀。”

    “爷爷说笑了,若明达能够在天文一途上有所建树,朕的这点大方算得了什么。”一家人正坐在太液池惬意地享受着夏日里并不多的凉意,又有内侍来报,“陛下,波斯使者与大食使者求见,他们在朱雀门前又打起来。”

    李承乾缓缓点头,饮下一口茶水,看着正在学写字的女儿没有搭理。

    小鹊儿已开始临摹王羲之的字帖了,孩子们的起点一个比一个高,初学的字体就是名家。

    在大唐,王羲之的真迹字帖还留有不少,就在宫里保存着的也有数十份,这都是当年父皇搜集而来,或者是别人进献的。

    内侍又道:“人已被京兆府拿下了,礼部尚书许敬宗询问陛下是否要过问。”

    自从吐蕃人的事闹过之后,京兆府与大理寺都加大了长安城的巡查力度。

    “交给京兆府刘仁轨去办。”

    “喏。”

    这天夏夜,陛下依旧没有见两国的使者,朝中本就是休沐,人们都在躲避着酷暑,朝会要等到关中夏收时节才会再次召开。

    波斯与大食的两国使者被刘仁轨押进了京兆府的地牢。

    “我是波斯王子!你们不能这么对我!”卑路斯大喊着。

    声音在牢房内回荡着。

    狱吏问询道:“刘少尹,这些人到底是大食与波斯的使者,是否要多照料一番。”

    刘仁轨板着脸走出地牢,吩咐道:“就按照寻常的人犯处置,平日里让他们都去扫大街,再敢闹事就发往西域种树。”

    “喏!”

    这两年,长安城的治安非常好,长安城的官吏也很多,在当今陛下的国策公布之后,人们都知道现在的朝中官吏要做什么。

    陛下的国策可以用简单的四个字阐述,保境安民。

    未来五年,要夯实边疆,内治以民生为主。

    当这些国策都贴在朱雀门的墙外,隐约间就形成了一种坊民监督的局面,再者现在的皇帝又是个极为严苛的,新帝登基以来各地包括朝中被撤换的官吏没有几百也有上千了,朝中官吏的压力陡然增大。

    以往父皇在位的时候几度将国事交给东宫,现在退位了反倒是更关心,担心这个儿子当不好李唐的皇帝。

    听说皇帝将两国使者关押,这位太上皇就召见了当年的房相与赵国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