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活在心中的话语

    第四百零二章 活在心中的话语 (第2/3页)

   房玄龄咳了咳嗓子道:“这是当年郑公留下来的话,许敬宗为了应付朝中那些人的言语,就让人将郑公的话写在了墙上,留到现在。”

    墙上写着八个大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这确是当年郑公时常劝谏陛下的话语。

    柴绍道:“当年郑公这般劝谏陛下,怎么这些话又要说给乡民听?”

    房玄龄想起当年的事,又是错愕一笑,道:“那许敬宗呀……他自己没郑公这般才学与彪炳,他让秘书监的人将当年郑公劝谏陛下的奏章都留了下来,后来呀……发现这些话还不少。”

    “现在各县县中的标语都是那时候郑公留下来的,每个县每句话不重样,什么兼听则明……威加海外,年谷丰稔,礼教聿兴,多数地方都是这些标语。”

    “呵呵呵……”房玄龄又笑着道:“这些话看着刺目,听之如雷贯耳,倒是比儒家典籍好用太多了,三两句话拿出来就意简言赅。”

    言罢,话语又停顿片刻,房玄龄道:“郑公其实是读纵横家的。”

    柴绍有些感慨,道:“难怪陛下不想进村子里。”

    两人又忽然笑了起来,笑得很开心。

    村外,这里有侍卫围了一片地,这里是渭水河边,也是当年渭水之盟的地方,一群贞观的老臣老将领们纷纷聚在这里。

    李孝恭还穿着朝服,匆匆而来,“陛下!”

    李世民抬眼看着,指着李孝恭,又对一旁的李道宗道:“你看看他这人,就他来得最晚。”

    程咬金笑呵呵地道:“多半是他家的漫天神佛不让他走。”

    众人闻言又笑了起来。

    苏定方看了看四下,发现也就之后赵国公没来,该来的人也都在了。

    待房玄龄与柴绍到了,众人说着当年的旧事,几处篝火照亮了这些老将军们的笑脸。

    众人说着说着,便开始说起了王玄策此番平定吐蕃内乱的事。

    大家都上了年纪,就爱议论这些事。

    程咬金笑呵呵道:“陛下,朝中是真有手段,如此轻描淡写地把吐蕃平定了,甚至让松赞干布找不到指摘之处,于情于理都是理所应当的。”

    李世民冷哼道:“那小子如今也是天可汗,他将天下人都看作自己的子民,做什么事总是将眼光看得很高,吐蕃的孩子不听话,唐军出手教训而已,自然是轻描淡写的。”

    看着眼前一群老将军,李世民饮下酒水道:“起初朕还很担心他,怕他做不好这件事,还让不良人做了准备,呵呵……现在想来是朕多虑了。”

    “陛下如今颐养天年,还在为朝中国事着想,我等惭愧呀。”秦琼忽然道。

    尉迟恭道:“是呀,现在宫中的那位还年轻,有些事还是需要陛下照顾的。”

    李世民颇为满意地点头。

    房玄龄轻咳两声,看着这些不服老的家伙,也是无奈一笑。

    一直到大家酒意正酣,长孙无忌这才匆匆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薛仁贵等一众长安的兵马。

    程咬金喝道:“呔!尔等来这里做什么?”

    长孙无忌快步上前解释道:“陛下担心诸位在此地相聚,特来让臣等护卫。”

    程咬金大喝本就是打趣的,众人也是一笑而过。

    长孙无忌坐下来,举着酒碗赔罪,先饮下了一大口。

    李世民问道:“宫里的元宵宴席结束了?”

    长孙无忌颔首道:“嗯,都过了子时了。”

    子时早就过了,一众老将军也没有睡意,还在吃着肉喝着酒。

    房玄龄打量着如今的长孙无忌,要说朝中最守旧最维稳的臣子,就是他这个辅政大臣了。

    对长孙无忌而言,他感觉前隋的轰然倒塌,距离他依旧很近,似乎是几天前发生的事。

    当年的郑公或许也是这么想的,可郑公是一个勇于说出这些话的人。

    而长孙无忌则不是,他会将这些事记在心中,并且在行动中让那天下大乱的景象再也不回来。

    程咬金不知道从哪里领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