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唐蕃之交

    第四百章 唐蕃之交 (第3/3页)

圉师,赵仁本,高崇文前往安西都护府,协助安西都护裴行俭,治理西域。

    辅政大臣的上奏,这位年轻的皇帝就此答应了。

    朝野一片祥和,大唐君臣相宜,当今陛下仁义且孝顺,人人皆称颂之。

    年迈的来济将近来发生的种种国事记录在了史书中。

    乾庆元年夏,皇帝下旨为吐蕃赞普治病,医治一月有余,松赞干布之病情好转。

    乾庆元年冬,吐蕃赞普拒绝了皇帝治理吐蕃的条件。

    半月后,皇帝与吐蕃赞普相约在冬日看关中雪景,两国之交相宜,和睦。

    不以吐蕃赞普拒绝条件而恼,反以宽容报之,相约冬日看雪景,臣民皆称皇帝宽仁,豁达。

    乾庆二年初,吐蕃内乱,皇帝下旨为吐蕃平乱,吐蕃大相夜奔,松赞干布于当夜在咸阳桥拦下大相,两人携手回了长安,不再干预唐军平乱。

    臣民皆称松赞干布遵守约定,口耳相传,此称唐蕃君子之交。

    乾庆二年,正月十二,唐军进入吐蕃地界,平定吐蕃各地,吐蕃臣民相迎,史称正义之军。

    又乾庆二年,正月十三,辅政大臣赵国公上奏治理西域,皇帝从之,朝野称贤,皇帝与诸国仁义,与臣民休息,与长辈孝顺,为人子标榜。

    乾庆二年,正月十五,王玄策率一千兵马,兵临逻些城。

    史书上没写的是,禄东赞去见了鸿胪寺之后,让许敬宗将什么样的话语转述给了陛下。

    写到此处,来济终于搁下了手中的笔,他待国书上的墨迹晾干,便收拢起来,与郝处俊,孙处约,高智周交代了话语之后,独自前往皇城中。

    承天门下,李承乾正在看着一群工匠修缮着宫门。

    来济带着国书而来,向着这年轻的背影行礼道:“陛下。”

    待来济站定,鸿胪寺卿郭正一也快步而来,行礼道:“陛下。”

    李承乾揣着手看着工匠们运送着石料道:“一直觉得这承天门不够宽大,朕就让人修缮一番,改得更宽敞一些,朝中的官吏越来越多了,承天门应该更大才对。”

    来济笑着道:“陛下圣明。”

    “还以为你们会反对,以前朕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觉得这承天门不够大,按照祖制……朕不该动宫中建设规制的,想来大唐祖制也才三十余年,爷爷与父皇不计较,朕就这么吩咐了,还望朝中诸位莫再要与朕计较了。”

    来济行礼道:“臣等又岂会与陛下计较。”

    言罢,他又递上国书,道:“还请陛下过目。”

    李承乾伸手接过国书,打开看着去年一年记录的史实,问道:“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这般记录的吗?”

    来济道:“不论是美名或是别的,都是要记录,若不修史则无表率。”

    李承乾道:“嗯,朕倒成了表率了。”

    来济道:“老臣自小便心向太史公。”

    听这位老先生要说起司马迁,李承乾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如今想来重若千钧呐。”

    言罢,又将国史交还给了来济。

    眼前事了,郭正一禀报道:“陛下,吐蕃赞普请命,修建吐蕃的天可汗大道。”

    李承乾颔首道:“这是松赞干布说的?”

    郭正一作揖道:“臣今日去看望松赞干布,他亲口所言。”

    来济笑着道:“如此,老臣就又能在国史上记录一笔。”

    李承乾本不在意史书上所言,当年在洛阳砍了上千颗人头,早就写在了贞观一朝的史书上,洛阳城前流血漂杵,眼前这点美名真算不上什么。

    望着正在修缮的承天门,李承乾道:“在王玄策手中有一条直通逻些城的道路,就按照那条路修建吧。”

    “喏。”

    后世史书上的唐蕃古道以另一种面貌出现。

    李承乾心中思量那条,会在后世历经千载的唐蕃古道,良久不语。

    郭正一得到话语,便作揖,他快步离开去安排事宜。

    接下来的时日,朝中有礼部,鸿胪寺,崇文馆很忙碌,朝中各部休沐的时辰,这三处官衙走动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