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登基

    第三百八十四章 登基 (第3/3页)

魏昶道:“我看了,长安城的几处城门都围满了人,此番太子登基众望所归,所有人都在庆贺太子。”

    薛五娘道:“那是因这位太子是最得民心的,我听长乐公主说过,只要太子登基了,关中的乡民便能够心安,因现在的关中就是太子建设起来的,我也不懂这些……”

    直到薛五娘受不了孩子的笑声,她受不了丈夫当着孩子面的举动,又揍了丈夫一顿。

    屋门被重重地关上,魏昶鼻青脸肿地坐在家门口,脸上没有委屈尽是高兴。

    换言之,这也是心安。

    武功县,苏亶因染了风寒,不能去长安庆贺,他咳嗽着走出家门,朝着太极殿方向跪拜在地。

    苏勖道:“往后我等也可安宁了。”

    苏亶低声道:“婉儿说过,太子是心有大志的,太子登基之后,才是要改变大唐的时候。”

    苏勖抚着灰白的胡须道:“这天下还要如何呀?”

    苏亶摇头,痴痴地道:“不知道呀。”

    杜荷站在一处高楼前,望着长安城方向,也是拜倒行礼。

    而后,他又回身看向这座高楼,这座楼宇是用来教导人们钻研生产技术的,是提振关中生产力的关键所在。

    现在的杜荷对经商已没有太多的兴趣,不过现在手中的人手不少,有些事已不用他亲手去办。

    长安城,坊民的欢呼还在继续。

    禄东赞坐在四方馆内,编译好了今天的卷宗,他低声道:“这是第几年了。”

    桑布扎道:“大相?”

    “我们来长安几年了?”

    桑布扎回道:“离开吐蕃有四年了。”

    禄东赞低声问道:“如今太子登基,会赦免我们吗?”

    桑布扎也低了下头,道:“赞普将如今的大唐新帝当作对手,将来的吐蕃与大唐也只会是对手,可赞普送了道贺的书信,恭贺新帝登基,恐怕新帝会可怜我们?”

    两位吐蕃使者的失落与周遭的欢呼,有着鲜明的对比。

    如丧考妣的还有倭人使者,他们得知新罗要去渡海攻打,几次想要请命放过倭人,可朝中一直熟视无睹。

    新年正月,登基大典一直到了傍晚时分才结束。

    兴庆殿内,李承乾身上的天子冠服还未换下,这位年轻的皇帝眼神中时不时显露出比以往更锐利的锋芒。

    桌前摆放整齐的一叠叠奏疏,这些奏疏多是庆贺的。

    眼前站着英公与赵国公。

    两人正在讲述着今年到长安来的官吏,以及一些该来又没来的人。

    李承乾的手中拿着一份名册,又将其放下。

    内侍匆匆来报,禀报道:“陛下,监察御史李义府递来奏章。”

    李承乾示意奏章放在一旁,并且让英公与赵国公接着讲述。

    良久,外面的天色已入夜了,李承乾忽又看向窗外的夜色。

    殿外传来了父皇与孩子的说笑声。

    还有忙碌的内侍太监在走动,他们要将许多东西搬到太上皇的住处,将东宫的用具搬过来。

    长孙无忌道:“洛阳臣民纷纷请命,请陛下修缮洛阳皇宫。”

    李绩道:“如今洛阳民生还在休养中,各县作坊生产早已透支了民力,万不可在这个时候再征召徭役。”

    从旧的制度上来看,皇帝征召徭役是理所当然的,但在作坊业兴起的当下,农业生产的剩余价值早就被作坊占据了大半部分,换来了国库充盈,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征召不到可以名正言顺免费使用的徭役了。

    其实也不是没有徭役的,那些被送去西域种树的犯人就是很好的徭役。

    难道要重新改刑律吗?

    此刻,李承乾的脑海中闪过很多想法,低声道:“现在还不能修建洛阳皇宫。”

    其实这位新帝,大概也不需要太多的建议。

    言罢,他的手放在桌上的那堆奏章上,道:“增派支教人手,派往山东,长江两淮各地。”

    长孙无忌道:“喏。”

    李承乾继续道:“朕听闻阿史那车鼻不愿意来长安?”

    这月最后一天,记得投月票呀(超大声,很老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