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贞观十四年
第二百九十一章 贞观十四年 (第2/3页)
以给臣子留下一个好印象。”
“那你觉得是郑公不对了?”
“也不见得是郑公不对。”
李渊抚须还有思量。
李承乾道:“爷爷今天与孙儿一起去钓鱼如何?”
李渊摆手道:“不去了,朕去钓鱼就想睡。”
东宫内,今天的文章题目是梦想,每个人都要写一篇文章来称述个人的理想。
见小兕子也端坐着,李丽质道:“明达,你就不用写了,你连字都写不好。”
小兕子点着头还端坐着。
李治挠了挠头,他费劲地看着眼前这张空白的纸张,也不知道该如何落笔。
如果眼睛可以冒火,多半这张纸就在他手中洞穿了。
再看一旁,李治发现慎弟正在奋笔疾书,他咳了咳嗓子。
李慎转头看向正在注视的皇兄。
李治也抛去眼神。
随后李他又低着头,这又不是答题。
午时,李承乾坐在太液池边钓鱼,丽质就将今天考试的文章送来了。
她搁下一卷考卷,双手放在炉子边取暖,又十分宠溺地抱着小鹿伸过来的脑袋。
李承乾拿过一张纸,看着文章。
东阳想要做一个能治病救人医者,高阳想要成为一个女将军,临川要成为丽质皇姐这样的人,汝南说要学琴。
再看到明达的文章,就写了两个字道士。
平日里对弟弟妹妹就很了解,只有李治的文章写着好好活着,更好地活着,活得更好等等反复的几句话。
李承乾将考卷放在一旁,一手拿着鱼竿,一手拿着吕氏春秋又看了起来。
人的特长通常与环境有关。
就譬如说李慎说他要成为大匠,或许将来他成不了泥瓦匠,也可能会成为一个设计师?
弟弟妹妹的梦想平凡且又有些不平凡。
让李承乾不满的是,他们之中竟然没有以当皇帝为梦想。
当皇帝难道不该是个梦想吗?
呵呵……
李丽质放开了小鹿的脑袋,它就卧在公主的膝盖上,也不想挪开了。
母后在太液池边种了一些梅花树,现在正是梅花盛开的季节。
坐在水榭中,李丽质看着太液池平静的湖面低声道:“皇兄,郑公是竭泽而渔了吗?”
“你也听说了?”
“中书省门前郑公与舅舅吵成那样,如今朝野都知道了,妹妹今天早晨去看望母后,父皇就说起了要给雍州免除一年的租赋,还给了魏王府赏赐。”
李丽质说罢,有些苦恼。
现在的雍州与汉时的雍州不同,当年爷爷登基之时重新划定了州府,北魏时期雍州泛指关陇各县。
而爷爷登基之后,雍州包括了京兆府下辖的十二个县。
今年天山一战导致关中生产力几近停滞,众多的民壮府兵随军出征,来年确实要减轻租赋了,这是一个皇帝对民生扶持的必要行为之一,依旧秉持着轻徭薄赋的理念。
李丽质又道:“父皇是不是站在舅舅一边。”
李承乾道:“无关父皇站在谁的一边,来年的租赋重心不在关中,而在洛阳,你是不是觉得父皇有点拆东墙,补西墙的意思?”
“嗯,考虑过。”
李承乾从湖中钓起一条鱼,笑道:“来年该生产还是要生产的,田地的租赋该免除就免除,让关中乡民好好休养一年半载。”
兄妹在太液池边说着话,天空又下起了大雪,贞观十三年就在一片静谧中过去了。
贞观十四年,正月,长安各处坊间有官吏正在念诵着旨意。
因苏婉正是怀孕最关键的两月,皇后在正月初一这天就来到了东宫。
从去年夏天六月发现身孕,到如今的新年正月,东宫的第一位新生儿的出生就在这一两月间。
东阳向母后道:“快则这月,最迟多半是二月。”
长孙皇后道:“你父皇还打算去骊山游猎,母后就不去了,陪着孩子生下来。”
苏婉颔首道:“让母后牵挂了。”
长孙皇后扶着儿媳笑道:“这孩子一看就是急性子,多半是着急要出生的。”
苏婉笑着点头,道:“在肚子里也挺闹的。”
东宫一片安宁,玄武门北面的一处营地,这里是父皇新建立的百骑营,李承乾与父皇正在这里比试着箭术。
李承乾骑在马背上,张弓搭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