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大胜而归

    第四十一章 大胜而归 (第3/3页)

,真当某家是个不晓事的混账?”

    这个许敬宗给东宫办事还是很得力,在他安排下这泾阳也正在按照太子殿下的吩咐改变着,坎儿井算是建成了,等秋雨结束之后就可以放水,来年就能用来灌溉。

    不过许敬宗是个脾气不好的人,也是一个善于投机的人。

    上官仪心里不想成为许敬宗,如今算是拜在杜荷家门下,至于太子殿下,或许都不知道有我这个人。

    有了应国公武士彟,还有杨恭仁的举荐,到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弘文馆的直学士。

    其实这也是理所当然了,应国公是当年武德一朝的皇帝李渊看重的人,而现在追随天可汗李世民的人越来越多。

    反而如应国公这样的人,在长孙无忌,房玄龄,或者是尉迟恭等人面前显得黯淡。

    更不要说当年的武士彟祖上都是经商起家的。

    许敬宗刚发完脾气,见上官仪站起身,道:“去做什么?”

    上官仪将一份份文书放入包袱中,慵懒道:“去门下省递交文书,顺路去长安看望应国公,听说他昨天就到了。”

    留下还在看着漏雨屋顶发呆的许敬宗,上官仪脚步匆匆地走入雨中。

    长安,李承乾与李恪站在城头上,目光所及皆是满城的长安居民站在朱雀大街两侧,迎接着大胜而归的李靖大将军。

    唐军出征不灭一两个国,都显得对不起出征的成本。

    宁儿手提着一柄自制的竹伞,站在殿下身后,遮挡着雨水,不让这些烦人秋雨落在殿下身上。

    李恪指着队伍中的一个囚车,道:“那就是伏允可汗!”

    何止伏允可汗,大唐这一战攻打吐谷浑得到的财宝都用一驾驾马车装着。

    此战大胜,还给大唐带来数不清的牛群与羊群,河西走廊都快养不下了。

    更不止如此,大唐还拿回了祁连山与河西走廊西端这个咽喉之地。

    李承乾的目光看向走在最前方的李靖大将军,史书上这是大将军为大唐出征的最后一战。

    李恪低声道:“军报上说,李道彦与段志玄一路从赤水源杀到了大非川,一路上尸骸遍野,都快将吐谷浑人杀绝了。”

    “你很向往带兵出征?”

    “皇兄有所不知,弟弟做梦都想。”

    李承乾伸手扶在湿漉漉的城墙砖石上,缓缓道:“打仗是最苦最累的。”

    李恪朗声道:“岂能怕苦怕累,皇兄说笑了。”

    这孩子志向一如既往地单纯,李承乾在秋雨中一声叹息,走下了城墙,又对一旁的宁儿叮嘱道:“宁儿姐,东宫咸鸭蛋应该能吃了。”

    宁儿笑道:“今晚要庆贺大胜。”

    “本来想吃茶叶蛋的。”李承乾揣着手惆怅道:“奈何留下来的茶叶不多了,省着点喝还要留在来年的春天。”

    大军得胜而归,最涨大唐的心气,不由得感觉精气神都高了几分。

    简朴地庆贺一下,东宫的咸鸭蛋留了有些时日,现在不吃还要留到何时?

    太极殿,群臣都在殿内,一群西征得胜的将领正站在殿外,准备依次入殿。

    走入承天门的时候,李承乾望了眼太极殿。

    宁儿低声道:“正式的封赏,还要等到明天早朝。”

    “嗯,现在的父皇一定很高兴。”

    “此番大胜震慑了西域,大唐万胜。”宁儿稍稍躬身行礼,手还要高高举着伞。

    一直到了夜里,雨水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李承乾站在东宫楼台的窗前,从这里能够看到雨幕中的太极殿依旧是灯火通明。

    李承乾吩咐道:“晚饭每人一只咸鸭蛋,一定要将蛋吃完。”

    李丽质刚收拾完一堆文章,点头道:“这就和弟弟妹妹们说。”

    深夜时分,宁儿去了一趟立政殿,回来时带了一个消息。

    “殿下,皇后说陛下命人去修缮骊山行宫,准备今年的秋猎。”

    李承乾用木夹子将油灯的灯芯拔高,让火光更亮一些。

    晃动的火光照在这个太子冷峻的脸上,“大军得胜而归,心气正高的父皇要去秋猎?多半要一直在骊山住到隆冬时节,孤身为太子是要留守长安,监理朝政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