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东欧闪电战:波兰

    第八十四章 东欧闪电战:波兰 (第1/3页)

    “我们正在前进,他们也知道我们在前进,但是他们都无法阻止我们前进,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力量,德意志的力量!!”

    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接受柏林报记者采访时所说的一句话。

    前进,前进,前进!!

    当德军的战车上写满德语“前进”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东罗马的全线倒退,更意味整个东欧防线的崩溃。

    “德国人的进攻是迅速的,他们不会给我们留下任何喘息的机会,我们必须勇敢的去面对,而不是后退!!”

    东罗马东欧防卫总司令“齐尔纳克”,在最近所说的一句话。

    只不过他说的这些和当前的战争局势完全没有一点用处,如果说德军八小时拿下挪威只是让君士坦丁堡吓了一跳,那么六天击溃芬兰反线就让那位尼古拉二世差点心脏病犯了。

    要知道整个芬兰防线,整个东罗马吸取了上次战争的教训,在当投入了“十几亿奥雷”,搞了大量的碉堡,反战车炮台,甚至还搞了地下储存物资的仓库,但是呢,只是维持了六天,严格来说是五天零七个小时,五天半都没有。

    整個芬兰战役,德军仅仅只是用了四个重型装甲师,以及十几个步兵师,就摧毁了东罗马在当地的统治。

    战前的撒传单行为,更是成了打在东罗马君臣脸上的一个巨大的巴掌,到现在脸还疼。

    【德军散播了大量造谣东罗马希望割让芬兰换取和平的传单,搞得当地人心惶惶,就算出来辟谣都不行,因为怀疑的种子已经种下了,更何况,德军这么快打到芬兰,芬兰人实际上一点准备都没有,到了最后德军的战车,基本没有人阻止就长驱直入了,再后来直接调集重兵,不断的包围当地的城市,切断和外界的联系,顺便学汉国人扔燃烧弹,四处放火,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最后在集中兵力,选择了攻击兵力最强大的一路,杀鸡儆猴,不费吹灰之力的让超过二十万东罗马大军投降。】

    而等到德军攻陷芬兰的时候,远在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话皇帝尼古拉二世还在睡觉,当他被人从床上拉起来的时候,整个人睡眼朦胧的大骂一句:

    “该死的威廉二世!!”

    “该死的艾伦!!”

    是的,他不止是骂了德国,还把西罗马也一起骂了,因为如果不是该死的艾伦,这个拿破仑家的小四世在西线放水,怎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不是西罗马的军队不给力,他没准还在索菲亚皇宫里保持安静,运筹帷幄的指挥着如今如火如荼的中东攻势。

    【东罗马在西亚地区保持攻势,目前波斯军队和库尔德军队,节节败退。】

    但是呢,就因为这个该死的小拿破仑,东罗马的北部遭受了严重的侵犯,要知道在开战之前,这个狡猾的混蛋还信誓旦旦的表示,只要有西罗马在,有法兰西在,德国人就不可能冒险进行两线作战。

    后来开战之后的情况,也确实如之前说的那样,德军被限制了,甚至在开战之初,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确实给人一种“无暇东顾”的感觉,但是现实情况呢,现实是,德国欺骗了他们两个多礼拜,后面一个礼拜更是每天挑衅,就是不开战。

    刚开始尼古拉二世还紧张,说这是德国人要打的征兆,还要求法国人加大西线攻势,但是时间过了几天后,包括尼古拉二世的很多人都认为,这只是例行的挑衅,不用理会就行。

    直到开战前两天,西罗马提醒,他们才加大侦察力度,然后呢,第三天早上就开战了,还没有等他们完成调查报告,战争就打响了。

    可以说,这次的战争,完全就是一次“戏耍”,而这一切都怪谁,当然是该死的西罗马,该死的艾伦,该死的拿破仑家族。

    如果不是他们的无能,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至于东罗马自己,按照尼古拉二世自己说的:

    “我们唯一的错误就是过度的信任那些该死的法兰西小丑,他们固执的制定着所谓的亚欧战略,却忘了,消灭该死的德国佬比汉国佬更加重要,也更加急迫!!”

    这就是此时尼古拉二世的真实想法,他和他父亲尼古拉一样,都是一个自私的人,只要他认为亏损了,那就是亏损了。

    这也是为什么艾伦私下评价他为“多动症儿童”。

    意思就是他和小孩一样难哄。

    但是尼古拉二世可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个艾伦,简直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和混蛋,他和他父亲唯一的区别就是拿破仑三世更无耻。

    而这也是为什么,尼古拉二世在芬兰被攻占后,立即致电,要求法军加大攻势的主要原因,甚至还要求派遣“军官团”观摩。

    所谓军官团,不过就是监军,所谓观摩,也不过是监视法国佬有没有偷懒放水。

    而对于这个越界要求,西罗马自然不可能同样,而这就导致了双方之间巨大的战略分歧。

    西罗马认为,应该先西亚,后欧洲,尽全力把汉国人染指欧亚大陆的触手斩断,团结整个世界岛,然后再集中兵力总攻德国。

    (西罗马刚开始是战斧战略,后来看一下子砍不死,也就换成了僵持战略,即通过在西线的车轮战,消耗德军的物资,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