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龙武四十六年:官吏与小民
第七十章 龙武四十六年:官吏与小民 (第3/3页)
家庭条件,都不会太差。
美且穷,其实是小概率事件。
大汉帝国已经成立四十六年了,如果按照传统十年一代都快五代人,哪怕缩小一点,也有三代人了。
经过几代人不间断的基因筛选以及内部联姻,并且适当吸纳民间长相好看的人,响应皇帝的贵庶通婚,实际上现在大汉帝国最好看的两个圈子,一个叫“娱乐圈”,一个就是“勋贵圈”。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平民出身官吏最痛恨的一点,他们上来就是幻想有朝一日重演宋时“榜下捉婿”的美事,现在呢,除了极少数成功者,大多数,都沦为了“笑柄”。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看似是对“两个世界”的不满,实则是一种融不进去的愤怒。
尤其是那些贵族出身的议员,往往会被人嘲讽为“银枪烂蜡头”“幸运之辈”。
其实本质不是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他们这个圈子,太吸引人了!!
这也符合人类的本性,一个美好的东西摆在我面前,但我就是拿不到,说葡萄酸其实都算是“心胸豁达”了。
…………
“哒哒哒……”
听着收割机发动机的叫声,马衡量嘴里嚼着口香糖,心里却在想着这个月的收入。
他们这种专门负责给人割麦的人,在神州叫麦客,在大汉,因为机械的出现,又有了一个新的名词“收割队”。
主要就是服务那些不愿意购买收割机,只有几百亩的家庭农场。
(大汉至今还保留很多家庭农场,虽然联产合包是大势所趋,小农户不可能和工业化作对,但是对于一些老一辈人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命,别看现在产业化,他们的收入没有以前高,但也算过的去,只要过的去,就没有人愿意进城,这批人主要是老人,年龄大多在四十岁以上,他们在最苦的时候来到大汉,获得了祖宗八代都不敢想到庞大土地,你让他们放弃,怎么可能)
这种家庭农场其实收割赚的钱是不多的,四亩也才一块钱,要不是最近下调了油价,算算成本,他赚的可能也就比一个“搬砖”的高。
好在他最近干的比较情况,再加上现在是农忙,兜兜转转的,也算赚了个几百块,怎么的也算是把未来几个月的收入都拿了。
只不过这种收入都有间歇性的,到时候就有,不到时候,那就只能抱着收割机歇菜。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干他这行的越来越少,少到几乎没有人干了。
想到这家女主人一直要买收割机,本来就打算转行的马衡量立马起了心思,寻思着如何忽悠对方,高价买了他这台有六年历史的二手收割机。
然后拿着这笔钱去城里跑出租,据说现在出租车比较赚钱,一个月顶他现在半月的收入,要知道这可是可持续性收入,不是他这种间歇性的。
(大城市停车位相对紧缺,催生出了出租车这个行业的繁荣。)
当然,他也就是这么一想,真让他去城里,估计老婆孩子,都不会干的。
毕竟乡下日子再不行,也有自己的土地,自己盖的三层小楼,还有二十多只羊,怎么看也比去城里租房强!!
“唉,书上说要知足常乐,我啊,就是不知足!!”
“总想着,看看未知的世界!!”
躺在主家的客房木板床上,马衡量偏着头,看着窗外的探头的月亮,嘴里鼓捣着教训自己的话。
心里却惦记着,要不要到镇上盘下一间店铺,做点小买卖,孩子放学也近一点。
马衡量是典型的“大汉小屁民”,有点梦想,但不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他们干的每一件事,都要在心里问无数遍,划不划算,会不会赔??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所选择的方向太少了,再加上眼界问题,导致他们干什么都会幻想,要是成了,我的生活会得到什么改变。
甚至还没有做,就已经想着赚到钱后,该怎么花了,是买车,还是买房,还是改善生活??
甚至发财之后,人会不会变心,会不会被亲戚借钱,这些都是都属于小民的一种烦恼,或者说是快乐的烦恼。
他们的生活就是如此,平淡中幻想着激进,又在激进的风暴中“后悔”,最后选择了过完普通的一生。
而对于那些上面的人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他们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他们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万事要先尝试,了解实际情况。
看起来很不错,可以呗某些人拿来用作教育小民的典范,但是不要忘了。
有些人之所以高喊“失败是成功之母”,那只是因为他有承担失败的后果,他们可以高喊“学习是一生中最宝贵的事情”,但他们不会明白。
对于有些人来说,成功本来就是奢侈,失败才是主旋律。
学习,学什么,母猪的产后护理吗??
马衡量睡着了,他梦见自己改行了,他没有去干出租车,也没有去盘店铺,做小生意,而是选择了改造自己农场,打造出所谓的“漠南标准农场”,建立好多个乡间别墅,最后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度假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