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斗智斗勇?

    第321章 斗智斗勇? (第2/3页)

有言:六王毕,四海一。

    刘荣希望自己百年之后,华夏能再多出一句:游牧、农耕皆诸夏,罗马东叩称汉臣……

    “单于庭主力,难道还没有抵达高阙吗?”

    “怎么都过去了这么久,都还没动静?”

    博望城——或者说是还未建成,连雏形都不曾具备的博望城北‘城墙’外;

    榆侯栾布驻马而立,看着几里开外的大河南岸,依旧在往返巡视的汉军将士,眉头只紧紧皱在了一起。

    在栾布身侧,弓高侯韩颓当、江都王刘非等众人,也都是一副不甚其解,却又忧心忡忡的表情,目光齐齐锁定在遥远的大河沿岸。

    “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军臣老贼,究竟是在盘算什么?”

    作为在草原土生土长的降将,或者说是华夏历史第一位留学生,韩颓当对匈奴人,或者说是草原游牧民族的脾性,可谓是了若指掌。

    ——韩颓当归降汉室时,尚还是太宗孝文皇帝早年,距今已有三十多年。

    作为韩王部的小王子,韩颓当自然见过上一代老上稽粥单于,并相当了解其秉性。

    而如今的军臣单于,韩颓当最后一次见到的时候,军臣还是个骑着小马驹,整日与酒色为伍的纨绔左贤王。

    对于军臣——尤其是成年后的军臣,韩颓当的了解十分有限。

    但再怎么有限,韩颓当也能从如今的状况当中,闻到一股极为浓烈的危险气息。

    ——时间,已经来到了天子荣新元元年,秋九月末。

    再过几日,便是岁首新年。

    距离汉军推算的单于庭主力抵达日期:九月十五,已经过去了十多日;

    但高阙至今为止,都没有产生丝毫变化。

    按理来说,单于庭主力在代北猛攻马邑,突闻河套易手,必定会马不停蹄的飞驰回援。

    从程不识弃守马邑,诱敌深入之计未能成行,也能侧面印证这一点。

    ——为了回援河套,军臣连跨过马邑、踏足雁门郡的天赐良机,都已经全然顾不上了!

    这就很奇怪了。

    既然军臣在代北、在马邑接到河套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坚决回援的决定,那之后的行军速度,必然会提升到匈奴骑兵部队的极限!

    即:一人三马,轮换骑乘,饿了在马上吃,累了在马上歇;

    只无论如何,不得有片刻停止回援的脚步!

    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那早在秋九月十日左右,单于庭主力就应该抵达高阙。

    至于九月十五的推断日期,则是汉军以最乐观的状态,以匈奴单于庭主力白昼赶路、黑夜休息作为条件推断的。

    这,已经是汉军最乐观、匈奴人速度最慢的回援速度了。

    只要还骑着马,而非腿儿着来,匈奴人再怎么慢,也不该在九月十六日清晨,都未能抵达高阙。

    所以,汉军自栾布以下,皆一致认为:最晚在九月十五日晚间,军臣率领的单于庭主力,就已经回援抵达高阙。

    然后,就是过去这十几日的诡异沉寂。

    ——没动作啊!

    高阙一如往常,之前该怎么样就还怎么样,城楼上的匈奴兵卒,该是哪些人就还是哪些人;

    ‘必然抵达’的单于庭主力,非但没有让高阙表露出战略姿态的转变,甚至都没有表露出自己的存在!

    就好像单于庭主力,压根儿就不曾抵达高阙——至少是没有万人以上的大队人马抵达。

    这就急坏了栾布在内的一众老将,老想做点什么,却又偏偏什么都做不得。

    提问:什么样的刽子手,最令死刑犯感到恐惧?

    答:并非那些干脆利落,手起刀落的痛快人;

    而是那些只高举着刀,让犯人一直惹受精神折磨,却迟迟不愿落下砍刀的老阴掰。

    人类从来都不恐惧已经到来的危险,而是会更恐惧必定会到来,却始终未到来的危险。

    ——刀子,永远是悬在头顶上的最吓人,而非砍在脖子上的。

    现在的汉军众将,便是类似的状态……

    “实在不行,就让遂营再架几座桥,直接打上高阙!”

    “打不打得下来且不说,起码能知道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