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靡靡之赵
第296章 靡靡之赵 (第2/3页)
就已经无法对刘荣造成任何威胁了。
一个没有任何威胁的弟弟,刘荣难不成还要去针对、去为难,甚至为了泄私愤去把人弄死?
刘荣显然没有这么蠢。
自然,吕太后,也不大可能比刘荣蠢。
在刘荣看来,无论是吕太后削戚夫人为人彘,还是毒杀赵王刘如意,其真正的原因,都是因为刘如意这个赵王,威胁到了孝惠皇帝统治下的刘汉社稷。
——刘如意,确实是太祖刘邦的好儿子,太祖一朝最合适的赵王人选;
但与此同时,刘如意却绝非孝惠刘盈的好弟弟、绝非孝惠皇帝一朝,最适合做赵王的那一个宗亲。
为免赵国生变——为了避免有朝一日,赵王刘如意扯着太祖皇帝的大旗,以‘备胡’之名调动燕、代、赵三国的戍边军,南下对长安朝堂造成威胁,吕太后决定先下手为强!
至于孝惠皇帝,大抵是不愿意采取那么过激的手段,只想通过软禁之类的方式,通过控制刘如意这个个体,来确保赵国的安稳。
只是最终,吕太后一意孤行,下手弄死了刘如意,为儿子孝惠皇帝扫除了隐患。
后来,先后离奇死去的几代赵王,其实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先是赵幽王刘友,在刘如意死后,被吕太后移封为赵王;
这,已经是吕太后在替刘盈,向全天下人宣示:先帝皇六子刘友,是朕最信任的弟弟了。
只是后来,刘友因王后吕氏的诬告,而被吕太后活活饿死在了长安的府邸之中。
紧随其后的赵恭王刘恢,也是类似的状况——宠妃被吕氏王后害死,以至于刘恢心灰意冷,殉情而亡。
在外人,乃至后世人看来,这两代赵王,都是被各自的吕氏王后所迫害,并最终惨死在了吕太后的淫威之下。
但事实上,考虑到赵国的特殊战略地位,就不难推断出这二人的死因,是服从性测试不合格。
——作为孝惠皇帝刘盈的政权代理人,吕太后需要的,并不是让汉家的每一个宗亲诸侯,都娶一个姓吕的王后;
吕太后真正想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服从性测试,来保证宗亲诸侯对长安、对天子的绝对服从。
尤其是赵王,作为汉室北方边墙最重要、最关键的戍边王,对于长安朝堂的忠心、服从性,都必须挑不出半点毛病!
于是,便有了刘如意之后的先后两代赵王,因为近乎同样的原因,被各自的吕氏王后给害死。
这个逻辑很简单:吕太后给赵幽王刘友、赵恭王刘恢,都先后送去了一位吕氏王后。
既然是出身吕氏,那两位赵王的王后,便都是吕太后的族亲、太后的眼线。
这二位赵王对各自王后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是这二人对吕太后的态度。
——赵幽王刘友,选择冷落自己的王后;
——赵恭王刘恢,更是不惜为宠妃殉情而死,让吕太后颜面扫地。
所以,他们该死。
因为连吕太后——连彼时,汉家最尊贵、最有威望,最应该受到天下人敬重、爱戴的吕太后,都无法得到这二人的尊敬;
更何况是长安朝堂中央,以及年弱未壮的孝惠刘盈?
看明白这些,再来看吕太后敕封族亲吕禄为赵王,也就是一目了然了。
——老刘家,实在没靠谱的人呐~
老大刘肥,早就做了齐王,也早早割土进献,直接向吕太后、间接向孝惠皇帝表明了忠心;
终究不好再移封别处。
老二刘盈,自就是孝惠皇帝本人。
老三刘如意、老五刘恢、老六刘友,先后死在赵王之位上;
就剩下老四代王刘恒、老七淮南王刘长、老八燕王刘建哥儿仨。
年纪大一点的刘恒,吕太后派人去考察了——老实是老实,怎奈实在胆小,似乎是被三个死在赵国的兄弟给吓坏了,死活不愿做赵王。
剩下两个年纪小,真封去赵国,也根本没什么意义。
万般无奈之下,吕太后最终决定:与其从老刘家、从太祖刘邦的子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