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对不住啊老弟

    第214章 对不住啊老弟 (第1/3页)

    次日下午,水车项目的第二场实验,再博望苑鲁班苑内,一处仿流水人工渠边展开。

    相比起前一日,在农田边的实验——这场秘密实验,氛围无疑是严肃了许多。

    刘荣难得连续两日不在长安,也让负责水车项目的一众匠人、官吏心中,生出一股莫名的压力。

    尤其是刘荣那略显担忧的面容,更是让大家伙都有着心里没底了。

    ——万一失败了,该如何是好?

    万一这场实验,证明了水车项目无法用于军工,那单靠民用用途,少府该如何为过去这几年的庞大投入负责?

    “开始吧。”

    便是在这般沉重莫名的氛围,刘荣一声令下,将水车转轮卡住的木杆,便被水车旁的几名匠人合力抽出。

    没有了阻碍,那座足有三层楼高的庞大水车,便随着渠水的流动而缓慢转动起来。

    只不过,不同于昨日,所有人都在关注水车能不能正常转动——今天这场实验,几乎没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水车本身。

    这场实验真正的关键,在水车两侧的渠岸之上。

    ——一侧,是水车项目民用用途的补充实验:水力驱动石磨转动,以研磨麦粒得出麦粉。

    相比起灌溉,这水力驱动石磨,才是水车项目民用范畴的重点。

    刘荣昨日已经得知,对于以水车为媒介,借用水力驱动石磨研磨麦粉,博望苑的农户们大都认为,这个自己——和底层农户没什么关系。

    但刘荣知道:水力研磨的出现,将极大的降低麦粒研磨成粉的时间和人家成本,从而大大降低这道工序的花费,自己麦粒到麦粉的加工时间。

    过去这几年,关中几千个石磨,几乎是每天的白昼都在研磨麦粉,哪怕开足了马力,也根本无法将关中当年产出的宿麦全部研磨成粉。

    这既是加工工具制作难度的局限,也是人力驱动机械的局限。

    而宿麦产出无法全部研磨成麦粉,则是加工能力不足,导致的二级生产力不足,从而影响了一级生产力的上升。

    ——明明地里已经种出这么些麦了,你却无法将麦粒全部加工成面粉、让老百姓把种出来的麦吃进肚子里,可不就是影响了一级生产力的上涨嘛?

    在过去,汉家没有宿麦研磨成粉这项技术——或者说是有初步技术,却没人往这方面去想,百姓只能直接蒸熟麦粒食用;又因为其过于糟糕的口感,导致其产量无法上涨。

    不好吃,种着还费劲,可不就是没人愿意种?

    而现在,经过刘荣以监国太子之身、之权,在关中不遗余力的推广,三年的时间,宿麦在关中的种植规模已经上来了,产量也相当不错。

    至少对于如今的汉家而言,一亩农田的产出,从曾经的三石多粟,直接变成了三石粟加两石多麦——陡然翻了将近一番,已经是天佑大汉!

    宿麦种出来了,要想使其变成实打实的粮食产量增长,自然就需要将麦粒加工成麦粉。

    而水车,便是刘荣为宿麦的加工工艺,所给出的最终解决方案。

    不同于人工驱动石磨:水车借水力驱动石磨,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不眠不休。

    而且人力推磨,是需要消耗时间、力气的,是需要吃更多的饭、摄入更多的能量,来补充体力的。

    水车却完全不用——只要水还在流,水车就能一直不停的转动,从而驱动着和水车动力相连的石磨,也跟着无休止的转动。

    非要说有什么损耗,那也就是零部件磨损,和日常维护。

    相比起人力,不知道省时、省力,甚至省钱不知道多少。

    而这对底层百姓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过去,关中虽然能种出来上万万石宿麦,但就那么几千具石磨,一年到头能磨出来的麦粉,也就是一两千万石;

    物以稀为贵——好吃的东西,自然是权贵先吃,剩下的才能流到底层百姓手里。

    可有了水车,关中产出的每一粒宿麦,便都可以加工研磨成麦粉。

    而且是以极低的成本加工完成。

    一种和宿近乎相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