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辽泽
第958章 辽泽 (第1/3页)
在明代,辽东镇有长达数千里的长城。
辽河河套地区的长城呈现一个V字形状。
称之为辽河河套长城。
黑线是长城,红色星星是镇靖堡,蓝色圆圈是辽泽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形状,是因为当时的辽河河套地区遍地都是沼泽。
这一片沼泽又称辽泽,泥泞不堪,人马不通。
受限于地形因素,大明只能沿着辽河东西两岸筑边墙进行防御。
而在此之前,辽泽的范围还要大。
若想从关内出兵辽东,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条是海路,从登州渡海来到辽南登陆作战。
另一条是辽泽南面的陆路,可是这里有一座易守难攻的辽东城。
隋炀帝时期三征高句丽(不是高丽),耗尽国力也只是攻破了辽河西面的城池,未能踏过辽河一步。
不但损失数十万兵马,还给高句丽送去了大量他们急需的盔甲兵器。
给后来者造成了大麻烦。
隋亡之后,大唐扛起了征讨的大旗。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兵分两路东征高句丽。
一路从海上登陆辽南,另一路则由名将李勣率领,兵临辽泽。
李勣大张旗鼓的在辽河西岸造浮桥,给人一副要渡河攻打辽东城的假象。
实则是派部队北上辽泽填道造桥,出现在辽东腹地。
在高句丽眼里辽泽是一道天险,所以根本没有设伏。
唐军的突然出现让他们大吃一惊,纷纷关闭城门不敢迎战。
唐军开始攻城,由此拉开了征讨高句丽的序幕。
由于高句丽士兵得到了大量隋军的武器甲胄,所以唐军打的非常艰难。
以至于唐太宗都没能平定辽东。
好在大唐凭借深厚的国力,在唐高宗李治时期灭掉了高句丽。
在此后的数百年时间里,辽泽的面积一直在减小。
到了明清时期,辽泽的面积只有隋唐时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但腹地还是无法通行,尤其是无法容纳火炮这种重型物资通行。
李定国先是在地图上找到辽泽的方位,又沿着长城发现了镇靖堡的位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