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 河套布置

    206 河套布置 (第2/3页)

    待行至山脚,桓熙与邓遐依依惜别,苦笑着叹息道:

    “不曾想,我与应远,居然也会有分开的一天。”

    邓遐同样难忍离别时的愁绪,红了眼眶:

    “末将不能侍奉左右,还请梁公务必保重身体。”

    二人别过之后,桓熙自领近卫义从与关陇突骑回师长安。

    而邓遐则统率乞伏骑兵与百保鲜卑前往银川。

    今后他也将留在银川,负责百保鲜卑操训的同时,镇守西套草原。

    桓熙在离开凉州以后,听说了包括桓温光复洛阳在内的许多消息,但最让他重视的,还是苻建控制了代国。

    过去,有代国在侧,苻建难以二度入侵河套地区。

    如今代国臣服,不仅增长了虞国的实力,河套也不再安全。

    桓熙不可能和过去一样,委派文官镇守银川,必须要有一名大将,能够在苻氏入侵时,稳住局面,等待援军。

    无论是对桓熙的忠诚,还是在匈奴、鲜卑部落中的威望,邓遐都是不二之选。

    况且桓熙还准备以邓遐统率百保鲜卑,若是换了他人坐镇,难免出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情况。

    此时,梁国工部尚书车胤已经被调往银川担任右辅一职。

    过去,银川单于台真正管辖的也就只有生活在西套平原上的铁弗匈奴,因此,派遣一名左辅即可。

    可随着桓熙将鲜卑破多兰部、乞伏部,以及百保鲜卑的家眷先后迁往西套平原,这里不再是地广人稀的景象,也就需要增派一名右辅与左辅索遐共同管理单于台的日常事务。

    车胤才学出众,深得桓熙看重。

    他出自官宦之家,年少时家道中落,买不起灯油,于是就在夏夜里去捉萤火虫,借着微弱的光亮发奋读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三字经》里的十二字,就是在讲车胤的故事。

    此前被桓熙迁往河套地区的鲜卑部落已经由索遐、车胤妥善安置。

    其中,鲜卑破多兰部的六千余帐被安排在了地斤泽(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西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