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楚臣使梁

    184 楚臣使梁 (第3/3页)

   王羲之的名声,早就不再局限于江南一隅,其书法,也为关陇士人所推崇。

    众人慕名已久,如今王羲之的儿子来到长安,关中士人们自然都希望能够通过王徽之,求得一副王羲之的墨宝,或作收藏,或是进献给桓熙,以讨好那位关陇之主。

    然而,在看到王徽之蓬头散发,衣冠不整的落拓模样,关中士人无不大失所望。

    实际上,王徽之不修边幅,并非是因为舟车劳顿,他在桓温身边时,也是这幅模样。

    王猛是在尚书台接见的王羲之,与其他人的反应不同,王猛倒是喜爱王徽之不为世俗眼光所拘束。

    毕竟在原时空,王猛前去求见桓温,就是一面扪着身上的虱子,一面与桓温纵谈天下大事。

    “王参军率性而为,颇有竹下之风。”

    王猛当先赞道。

    所谓竹下之风,自然是指竹林七贤之遗风。

    王徽之虽然高傲,但自入关中以来,见到百姓安乐,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心知辅佐桓熙治理关中的王猛功不可没。

    因此,哪怕王猛出身卑微,王徽之却也不曾表露出倨傲之色。

    “王令君谬赞,徽之在江南,也是久闻令君大名,仰慕已久。”

    令君一词,在后世是对县令的称呼,而在魏晋,则是对尚书令的敬称,譬如汉末荀彧,又称荀令君。

    王猛点点头,问道:

    “王参军此来,不知所为何事?”

    王徽之从怀中摸出一封信,说道:

    “正是为我主送信而来。”

    王猛接过,拆看信件,原来是桓温要求梁国出兵,与他合攻洛阳。

    对于此事,王猛早有准备,毕竟桓熙当初留下三万精锐步卒,就是为了让王猛策应桓温北伐。

    他早已在潼关集结了三万战兵,即使王徽之不来,王猛也将出兵。

    “还请王参军转告楚公,梁公早有吩咐,当以楚公北伐为重,猛必亲领大军东出,听候楚公调遣。”

    王徽之此前是走武关来的关中,自然不知道王猛已经在潼关驻军。

    下一章在十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