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借口平乱

    137 借口平乱 (第2/3页)

部那样的精华之地,可就不是被冉魏、石赵这么给糟践的。

    桓熙对于王猛的能力,自然是信任的,他又道:

    “我将引五千匈奴弓骑南下,银川周边尚有三千骑,必要时,先生可以派遣他们南下,无需派人向我请示,一切以稳定关中局势为先,倘若有人不听号令,先生可以先斩后奏。”

    有的人就是将忠义看得比性命更加重用,这样的人有很多,近一点的例子就有此前自杀的冉魏司徒刘茂、特进郎闿。

    而王猛也是这样的人。

    有苻坚与王猛的故事作为参考,桓熙自然能够完全的信任王猛。

    否则,如果王猛都要提防,岂不是连刘禅都不如,毕竟连刘禅都知道,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写了谁的名字,他就重用谁,不加猜疑。

    桓熙与王猛相处也有数年,自然也知晓他的性情。

    越是信任他,王猛就越是对你死心塌地,如此才不负君臣之义,知遇之恩。

    反之,如果心生猜忌,提防着他,只怕王猛也会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另寻明主辅佐。

    就在桓熙与王猛商定出兵之后不久,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十月中旬,秦州有急报传来。

    朱序声称武都、阴平二郡发生叛乱,自己无力平定,请求桓熙出兵。

    当然,这只是桓熙征召将士的借口。

    但桓熙当着众人的面,还是表现得很惊讶,当即召开军议,决定亲自领军平叛,参战将领有邓遐、杨安、石越等人。

    而能够独当一面的邓羌,则被桓熙留在了长安,听从王猛的调派。

    至于周楚,则早就前往了西套草原,奉命征召匈奴弓骑南下。

    周楚赶至银川,为主持单于台的赵俱带来桓熙的密令,赵俱核验过后,立即派人前往周边部落征召参战的弓骑。

    费连部的头人召集了部落里的青壮,宣布道:

    “大单于有令,此前南下的弓骑自备三匹马,前往银川听用!”

    弓矢自然不需要弓骑们自备,桓熙早就为他们准备好了制式的骑弓与步弓,骑弓七斗,步弓一石二斗。

    头人的话音刚落,人群中就响起了欢呼声。

    此前曾追随桓熙前往洛阳的费连贺隆亦在其中,正与好友举手相庆。

    所有人都知道,追随大单于作战,他必然不会亏待自己。

    如今的匈奴弓骑,可不是当初在刘务桓麾下那士气低落的模样,称得上是闻战则喜。

    当然,费连部欢庆的人群中,也有人在抱怨。

    自然是那些不曾被征召的将士,可谁让他们当初在桓熙征召弓骑南下,准备进攻洛阳的时候,不甚积极,落于人后。

    此战关系重大,桓熙自然得要捡着用得顺手的将士征召。

    费连贺隆回到家中,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家人,他的父亲、妻子、儿子都为此而高兴。

    毕竟匈奴弓骑已经跟随桓熙经历过一场狼山之战,一场洛阳之战,但由于弓骑们始终只担任袭扰的角色,从不与人硬碰硬。

    狼山之战虽然被苻苌的骑兵追赶上,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洛阳之战的死伤却是微乎其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