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永和九年

    133 永和九年 (第2/3页)

资本,到时大家都是元从,又何必再去拼搏。

    桓熙今日,就是想要提醒众人,如今据有雍、秦、梁三州,看似兴盛,但他并不满足于此。

    恢复中原,匡扶天下,才是桓熙的志向。

    如果心生懈怠,不能与他一同努力、进步,未来的帝国当然还能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但地位注定将会边缘化。

    桓熙说罢,举杯一饮而尽。

    众人纷纷起身,王猛当先表态道:

    “为图主公兴复之志,臣必殚精竭虑,效犬马之劳,不敢懈怠!”

    众人闻言,同声附和,饮下杯中酒水。

    回到椒房殿,阿满早已被乳娘抱了去,谢道韫用热毛巾替桓熙擦着身子。

    “夫君不是说过要戒酒么,今日怎么又喝了这么多。”

    桓熙带着醉意笑道:

    “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手上却不老实,谢道韫白他一眼,说道:

    “夫君又在哄我。”

    但也没有将桓熙的手拍开,就这般放任了他。

    翌日,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正月初一,朝廷颁布诏书,大赦天下。

    东晋几乎每年都有大赦,曾经因为贪腐,而被发配充军的关陇官员们,早就已经各回原籍。

    虽然不再追究前罪,但想要重新出仕,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桓熙不仅没有在雍、秦二州设立中正官,甚至也将梁州的中正官给撤销了。

    九品中正制的核心,就在于地方中正官具有品评优劣,选拔人才的权力。

    但在过去,桓熙治下的官员选拔模式,较为粗放,便是由他发布求贤令,人才闻讯前来投奔,而后由他与王猛量才录用。

    这一点,桓熙饱受江南士人的批评,毕竟自曹魏以来,九品中正制就是选官用官的主要途径。

    但桓熙还是顶住了压力,毕竟人事权,怎么可以下发给地方。

    桓熙并没有急于挑战江南士人的神经,推出科举制。

    就目前来说,时机尚不成熟。

    桓熙如今,重点关照三个方面的动态,一为凉州,二为并州,三为河套。

    至于前燕,桓熙心底清楚,对方就是自己未来最主要的对手,但有限的精力,还是应该专注于眼下。

    凉州、并州无需阐述,至于河套,虽说刘务桓、刘阏陋头如今对待自己还算恭顺,但桓熙一直以来,都没有放松过在前套、后套平原施加自己的影响。

    桓熙在刘务桓、刘阏陋头的部落之中,本就存在极强的号召力,尤其是那些曾经跟随他作战的弓骑,一直对他怀揣着崇高的敬意。

    尤其是听说西套平原上的弓骑追随桓熙在洛阳作战,获得丰厚赏赐的情况下,更使他们羡慕不已。

    如今,刘务桓与刘阏陋头已经修复了关系,毕竟他们兄弟二人各有部落,刘务桓不用提防着刘阏陋头,刘阏陋头也不用觊觎刘务桓的家业。

    当然,最关键的原因还是铁弗匈奴之主的位子,已经被长安城里的大单于坐稳,他们兄弟的地位已经到头,左右贤王,再去拼抢,也不可能取代桓熙。

    没有了利益的冲突,自然是兄友弟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