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高山流水

    128 高山流水 (第2/3页)

人们不再说桓熙有一个好父亲,而是说桓温生了一个好儿子,能够坐享其成。

    这种说法老奴也有耳闻,自然气愤。

    但有司马兴男镇着,怒火也引不到桓熙身上,毕竟此事本就与桓熙没有多大关系,又不是他在散播这种舆论。

    桓温因此对殷浩等人恨之入骨,认为就是他们给自己拖后腿,让他荒废了这几年。

    再说桓熙,他对待梁州士族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再带有对立的情绪,反而大加安抚。

    说到底,梁州不同于秦、雍二州,并非桓熙领兵打下,他只不过是走马上任,却要大举侵占士族利益,这些士族反对自己,也是正常反应罢了。

    但在他北伐期间,这些梁州士族并没有借机闹事,也消除了桓熙心中的芥蒂,让他不再对往日的过节耿耿于怀。

    当然了,梁州没有生出乱子,也与朱序的努力有关。

    桓熙在汉中抚慰士人,也将选拔当地士族的优秀子弟,把他们留在身边,量才录用。

    梁州士人们见与桓熙缓和了关系,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实际上,桓熙与王猛有心打破阶级壁垒,让更多寒门子弟能够跻身仕途,他们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但北方历经四十年的胡人统治,文教不兴,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大兴文教说来容易,但必须官府拨款支持。

    对于桓熙来说,草创基业,每一分钱都得用在刀刃上,暂时无法全力支持教育事业。

    不过他也没有就此不管不问,至少他已经研发出了印刷术,只有书本多了,知识才能得到推广与普及。

    无论是雕版印刷,还是活字印刷,桓熙作为一名文科生,都能轻易捯饬出来。

    虽说知识无价,但桓熙为无价之宝,定下一个并不昂贵的价格,也算是利国利民了。

    在雍、秦、梁三州百姓生活富裕之后,桓熙贩卖书籍,也是在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子子孙孙去在田里没头苦干,总会有父母想要供孩子读书,将来出人头地。

    毕竟,说到知识改变命运,此时的关中就有一个最好的例子,正是曾经当过货郎的军师将军王猛。

    不敢说向王猛一样,能掌三州之政,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哪怕是当个小吏,那都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士人们离开后,桓熙将桓伊留下,他笑道:

    “叔夏,能否再为我吹奏一曲《梅花三弄》?”

    桓伊在后世有笛圣之称,《梅花三弄》就是由他谱曲,本为笛曲,后人改编为了琴曲。

    “敢不从命。”

    桓伊应道。

    他总是随身都带着笛子,闲暇时偶尔也会奏上一曲。

    优美的旋律在笛管中奏响,不仅是桓熙,就连李媛、韩嫣,也陶醉其中。

    一曲奏罢,桓熙叹息道:

    “当日与叔夏离开建康,曾有幸听过一曲,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自此之后,酒宴上的丝竹管弦,桓某只觉索然无味。

    “唉!只恨上天为何不能多给我一位叔夏,如此,一人委以方面之任,一人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