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借故发难

    120 借故发难 (第2/3页)

的君臣之义。”

    说着,苻健对张遇道:

    “我欲为天子,当以将军为司空,让将军往晋阳与家人团圆,将军可有意乎?”

    苻健不是不想杀张遇,但真要以此为由,把张遇杀了,只怕张遇的部众会因此闹事。

    倒不如将他带去晋阳,赐以高官厚禄,看似荣宠至极,实则是把张遇与他的部众分开,将他彻底架空。

    苻氏也不缺给张遇的那点俸禄,对张遇的部众以及世人,多少算是一个交待。

    张遇此时终于想明白了,苻健说什么想要认自己为义子,分明就是在故意制造事端,借口发难,想要吞并他的部众。

    哪怕他此前答应下来,苻健还是会找到别的借口。

    但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面对苻健的邀请,张遇清楚,一旦拒绝,免不了杀身之祸。

    自己死后,部众还是会被苻健兼并,而他在晋阳的家人也将被斩草除根,遭受灭顶之灾。

    在仔细考虑后果,权衡利弊之后,张遇只得答应道:

    “既已归顺天王,自当听从天王的调遣,张遇愿往晋阳,侍奉天王左右。”

    苻健闻言大喜,也不再提起要收张遇为义子。

    张遇如今算是充分感受到了人间险恶。

    此前桓熙东出,抢了自己三万户百姓,如今好不容易盼来了援兵,没有伤到桓熙一兵一卒且不说。

    桓熙前脚刚走,援兵后脚就把主意打到了自己身上,要将他的家底搜刮干净。

    罢了,洛阳西有桓熙,北有苻健,遇上他们两个好邻居,这许洛之主,谁爱当谁当,自己是没有这个福气。

    当然,张遇暂时还是要被迫栖身于苻健的军营。

    在控制住张遇以后,苻健立即派遣亲信带着张遇的令牌、书信,前往接收洛阳、许昌,兼并其部众。

    张遇营中一万步骑已经被苻健控制,留守洛阳的近万守军也不曾抵抗,而守卫许昌的张遇心腹,在查验过令牌与书信之后,同样交出了许昌城与一万守军的控制权。

    自此,张遇三万部众被苻健兼并。

    河南郡剩余的两万户百姓躲在洛阳城中,好不容易避开了桓熙的强迁,却没有逃过苻健的魔爪。

    一同狼狈踏上迁徙之路的,还有颍川郡的两万户,总计四万户百姓,都被苻健迁走。

    河南、颍川二郡,在经过桓熙与苻健的精耕细作之后,落得渺无人烟,千里不闻鸡鸣的状况。

    当桓熙听说苻健擒下张遇,正在迁徙许洛人口时,大军已经走到了潼关附近。

    桓熙闻知此事,愤慨不已,他对权翼道:

    “人念其家,苻健怎可置百姓意愿于不顾,强迫他们离开故土!”

    这番话说得理直气壮,好像忘了苻健也不过是在效仿他的行为。

    但桓熙心里委屈呀。

    自己忙前忙后,处心积虑的前往洛阳掠夺人口,辛辛苦苦才得了三万余户,如今苻健却轻而易举把剩余的四万户打包带走,连口残渣剩饭都没给自己留下。

    如今再看自己东出的成果,桓熙已经不能满足。

    但苻健在洛阳兵强马壮,自己又不好回身再战,与他争夺,只得作罢。

    当然了,要说起最郁闷的人,还得是张遇。

    张遇苦呀,在去往晋阳的马车上,他还在反思自己。

    他一个豫州刺史,为什么不留在颍川,安心经营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非得要在姚襄离开后,经不住诱惑,占据了洛阳。

    早知今日,还不如当初放开道路,任由谢尚北上。

    不过有得必有失,张遇虽然失去了自己的军队、领地,但桓熙、苻健争相要做他父亲一事,也被世人所知,又怎能说是没有收获。

    随着苻健迁走许洛地区的人口,继而班师,河南、颍川二郡已成空地,此前曾要北上收复洛阳,因此与张遇闹翻的谢尚如今绝口不提光复旧都。

    毕竟收复洛阳虽然听上去很美好,但如今洛阳地区已经没有了人口,根本就守不住,到时候丢了还得背上罪责。

    而如果迁徙民众前往洛阳,桓熙可能出于同为晋臣的原因,不好下手抢夺,但苻健食髓知味,可不会与谢尚客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