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好,我学

    第349章 好,我学 (第2/3页)

什么的?这个解释起来就复杂了。”

    顿了一下,他又说道,“那我换个问题,你们有没有什么理想?就是从小到大最想做的事。”

    刘丹顿时眼睛一亮,当即举起手说道,“我有。”

    陈凡满意地点点头,指了指她,“说。”

    刘丹双手捧在胸前,眼里满是憧憬,“我想天天都能吃肉!”

    呃……

    也就是这时候陈凡嘴里是空的,要不然多半会被呛到。

    然后就看见黄莺和杨菊也举起手,满脸兴奋地说道,“我也是,天天都能吃肉。”

    黄莺还有补充,“我还想有很多新衣服!”

    陈凡很是无奈,有心想说这不是理想,可是转头想想,期盼能过上好日子,怎么能说不是理想呢?

    他只能捂着心口说道,“我是说工作方面的,毕竟要吃肉、穿新衣服,就得有钱、有票,钱和票从哪里来?得工作才能有,对不对?!”

    三人尴尬地笑了笑,这时黄莺看见姜丽丽似乎在走神,便说道,“小丽,你还没说呢。”

    姜丽丽听见喊她,猛地回过神来,等想清楚黄莺的话,才尴尬地笑着摇摇头,“我没想过。”

    陈凡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

    因为之前他就问过姜丽丽这个问题,她就说了上小学时,班主任问全班同学关于理想的答案。她的答案就是能够做很多好看的衣服,把所有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果然是童言童语。

    然后陈凡给她的总结就是做一名服装设计师。

    只不过这个理想,黄莺可以有、杨菊可以有、刘丹也可以有,就是姜丽丽不能有。

    如此一来,她自然不敢在这里说出来,就算黄莺三人不会告状,可万一在别人面前说漏嘴了呢?

    安全起见,谨言慎行是最好的选择。

    见姜丽丽说没有,黄莺她们也不觉得奇怪,因为她们自己也没有嘛。

    不过既然这时候陈老师问了,那编也得现编一个出来。

    于是黄莺便说道,“如果说是工作的话,我最想做的就是供销社里的售货员!”

    杨菊迅速跟上,将手举得高高的,小脸上满是骄傲,“我想做卢家湾第一个拖拉机手!”

    陈凡忍不住咧嘴直笑,如今卢家湾还没有拖拉机呢,就算真买了拖拉机,也轮不到她啊。

    不过精神可嘉,尤其是看不出来她还有这份志气,爱好很独特啊!

    最后刘丹补充,“我想做广播员。”

    话音刚落,她就红着脸低下了头。

    因为陈凡就是广播员,而且还收了一个学生叫张翠娥。对此她很不服气,也就是张翠娥仗着地利优势,家住在5队,又有一个做大队长的大伯,否则的话,就凭自己和陈老师在同一个屋檐下,这个学徒机会怎么会轮得到她?!

    而陈凡听了她们说的理想工作,也情不自禁地点头。

    公社八大员,放映员、售货员、拖拉机手、话务员、卫生员、炊事员、广播员、技术员。

    这些工作在公社一级的基层老百姓眼中,那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她们的选择均在八大员之中,那也理所当然。

    可是她们的见识浅,陈凡的见识高啊。

    端起茶碗喝了一口,他便进行总结发言,“黄莺你想当售货员,对吧?”

    黄莺立刻点头,内心忐忑地看着陈老师。

    以前她也跟别人说过想当售货员,可是换来的却是嘲笑,陈老师应该不会嘲笑自己吧?!

    陈凡看着她,轻声笑道,“那你知道,最好的售货员是做什么的吗?”

    黄莺愣了愣,轻轻摇头,“不知道。”

    售货员不就是站在柜台里面卖东西的吗?还分好的坏的?

    陈凡笑着解释,“最好的售货员,其实与我们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黄莺瞬间瞪大眼睛,卖个东西还跟国家扯上关系啦?

    陈凡继续说道,“你知道我们国家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先进的设备吗?”

    黄莺一听这话,眼睛便开始懵圈,“我、我、我就知道外汇,好、好像是外国的钱。”

    这还是因为她喜欢读书看报,有机会就跑到知青院门口守着,希望能从那些知青手里找些书和报纸看,才从他们口中知道外汇这个东西。

    这也是她跟姜丽丽特别亲近的原因之一,因为以前见得多嘛。

    否则的话,一个农村丫头,哪有什么机会知道外汇。

    而杨菊这时候插话了,满脸不解地问道,“陈老师,你说我们要从国外买先进设备,难道国外的设备都很先进吗?”

    这时候人们的印象是国外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既然如此,怎么可能国外的设备更先进呢?

    对此,陈凡只是用一个例子就扭转了她的印象,“那你知不知道当年我们认过老毛子做老大哥,很多工业技术和设备都是他们给的?”

    听到这话,杨菊再傻也明白了一些东西,“所以,我们是找老毛子买设备?”

    陈凡轻轻摇头,“那倒不是,我们跟老毛子闹翻了,怎么还会买他们的东西呢?我们买的是美国的设备。”

    这年头虽然还没有正式建立关系,不过我们不再骂,反而报纸上还有不少民间往来的新闻,也算是处于蜜月期。

    现在陈凡提起来,杨菊也想到报纸上的新闻,便恍然点了点头,不吭声了。

    陈凡笑了笑,转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