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武柴的未来?国企变私企,敢吗?

    第六百五十二章 武柴的未来?国企变私企,敢吗? (第1/3页)

    十吨级的三轮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接下来,刘永亮给众人在会议室里介绍了一番。

    “驾驶室还用现在的,我们为这款驾驶室投资不少,订购的模具就是一大笔钱,用的还是镀锌板。这发动机,我们换成了32马力,后轮换成了900-20的钢丝胎……”

    穆拉图对车子很是满意:“不错,不错,以后这种十吨级的三轮,我们会有更大的需求!它将会成为我们厄立特里亚山区主力的运输工具……还有更大的吗?”

    刘永亮用期待的目光望向了秦锋,目前他们的产品线,就是五吨级和十吨级的两种,更大的?还没想过。

    “更大的,单缸机就不合适了。”秦锋开口:“至少也得是双缸柴油机,甚至是四缸柴油机,后面单胎也就承受不住了,需要换双胎……”

    刘永亮用惊讶的目光看着秦锋,他好像明白秦锋说的是啥东西了:后面看是个中卡,前面看是一个轮子!就和天夏五轮一样!

    这样发展下去,会不会出来更变态的,后面八个轮子,或者说从后面看像是斯太尔,从前面看,是个大三轮?

    这图啥啊?前面一个轮子,那也不稳定啊!

    秦锋还在介绍:“这样一来,车子的载重量就能提升到十五吨,在咱们国内,上的还是农机的牌照,客户运营的成本会比较低……”

    农机牌照!

    刘永亮反应了过来。

    秦锋要的,就是这个农机牌照!

    农机驾照,司机的驾驶证在当地农机站就能办,简单来说,交几百块钱,然后去农机站开着三轮跑一圈,就算是合格了。

    如果是汽车驾照,那得去驾校,花几千块钱。

    同时,上路的费用也会很低,比如说,不用交养路费!这可是一大笔钱!

    秦锋说过,要让他们从三轮车起步,逐渐在货运行业里崛起的!他们靠着农用车,能占领大量的农村市场,很快运载能力就能扩展到十五吨,二十吨!

    秦总的这些想法,真是匪夷所思,却又让人不得不佩服,厉害,厉害!

    “报告,王领导来了!”就在大家伙议论的时候,外面又传来了一个声音!

    王钢来了!

    刘永亮赶紧带人迎了出去。

    “王领导,欢迎欢迎!”

    “听说你们这里的新款车型下线,怎么没通知咱们啊?咱们也来凑个热闹!”王钢说道:“咱们还把记者带来了,这三蹦子,也能蹦出新的高度来!”

    “多谢王领导!”

    “咦,这秦总来了,还带了外宾过来?”王钢看向秦锋。

    “嗯,我们来买福田三轮,已经下了五百辆的订单。”穆拉图说道。

    “好啊,这是开门红,值得庆祝!”王钢点头。

    刘永亮心中明镜一般,这王领导,哪里不知道他们的三轮车今天下线,只是听说秦总来了,这才过来的,看的是秦总的面子!

    当然,不能说破,毕竟以后还有赖于王领导的支持,更何况,今天他把记者给带来了!晚上的新闻节目,哪怕只露脸一分钟,今后,全国各地也会有大量的客户上门,他们福田就真的火起来了!

    想想当初造车的艰难,现在……得感谢秦总啊!

    当天晚上,新闻节目。

    “首都汽车厂继续深化改革,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农村市场,研制出来了全新的福田牌三轮车,现在,请看记者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我身后这辆,就是福田三轮,和之前的产品相比,它进行了全新的升级……”记者抓紧这一分钟的时间,说得飞快,在她的身后,是一辆已经满载货物的三轮。

    一个个编织袋,里面装的都是玉米粒,一直垛到超过三轮车驾驶室顶部一米的高度!

    或许对城市人来说,这只是寻常的一幕,但是,很多农村人都睁大了眼睛。

    “这一车,怕是有三吨吧?”

    “这三轮车,拉了至少三吨的货!”

    “不错,这车子要是能买一辆,我一年能赚十万块!”

    很多人都心动了。

    全国各地的三轮车厂,更是惊呆了。

    金陵,金蛙厂。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啊!”一个人叹了口气。

    “何厂长,咱们也别等着了,他们能造,咱们也能造啊!”手下的工程师赵二刚,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厂长何家明。

    何家明,曾经在农机研究所当所长,1979年,来到了金陵农机厂当厂长,当时正是国家变革的时代,何家明接手了农机厂之后,立刻带着包括赵二刚在内的技术团队,亲自设计适合农村地区的农用车。

    1984年,他设计了国内第一辆皮带传动农用三轮车,通过了金陵科委鉴定,注册了金蛙的商标,这款三轮车的十个部件之中,有七个获得了国家专利,之后,他就频频拿奖,也成为了行业里最著名的农用车设计师。

    在八十年代,没有什么五征、时风,金蛙绝对是农用车领域里的强者!哪怕进入九十年代,他们依旧是最强的,就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