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有为无为

    第491章 有为无为 (第1/3页)

    重人轻事,政治制度、官僚体系都是围绕治理人来建立的。

    不只是古代中国,全世界的古代政治集团,基本都是如此。

    区别是,思想体系比较完整先进的集体,认为把人管理好,所在的集体才能健康有序。

    古代中国就属于这种情况。

    思想体系落后,甚至没有发展出成体系的思想的族群,单纯是不知道怎么去做事。

    只能通过简单粗暴的管理人,来构建群体制度。

    大多数政治群体,都是这种情况。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政府,则基本都是围绕事儿建立的。

    政府机构的职能也非常的具体,就是专门管某一件事儿。

    俗话说的各管一摊,就是这种情况的体现。

    也因此,现代政府非常庞大,机构人员众多。

    但优点是能实现精细化管理。

    这也是工业化能够实现的前置条件之一。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做起来非常难。

    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大多数国家依然没能实现这个转变。

    这一点都不夸张,‘现代化’不是设立几个机构,委派几个官员就能实现的。

    而是整个思想体系,整個社会意识形态的大转变。

    前面说过,任何体制都需要思想做为驱动力。

    没有伟大的思想,就不存在伟大的体制。

    大多数国家,并没有完成思想构建,只是模仿别人建立了一套体制。

    实际上他们的内核依然是老一套。

    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本土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也有先发国家的封锁打压。

    有句话很残酷但也很现实:生存与发展本就是一种奢侈,只是处在其中的人浑然不觉而已。

    说陈景恪之前的种种变革,都是在打基础,其实一点都不夸张。

    因为之前所有的变革,从始至终都没有触及本质。

    都是在传统思想下,对已有的制度进行修补完善。

    换个皇帝,很容易就能把他所做的一切废除,重新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他之所以要兜这么大的圈子,其实是在培养信心。

    培养大家对变革的信心,更是在培养大家对他本人的信心。

    同时也通过一次次体制变革,对传统势力做脱敏训练。

    今天只改变零点一,大家会觉得有改变但不多,可以接受。

    明天再改变零点二,大家也觉得还好。

    等过上十几年再回头去看,才陡然发现世界已经变了模样。

    这是在不进行流血革命的情况下,陈景恪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目前来看还算成功。

    所以他才顺势推出了大同思想,就是要尝试完成思想上的大转折。

    他只弄出了一个框架,而没有面面俱到。

    一方面是自己的能力确实有限,另一方面是给其他学派留下生存空间。

    这样就能减少阻力。

    他从来没有想过,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那个人的功绩。

    但他要给世人树立一个标准,一个很高很高,无限接近于那个人的思想的标准。

    即便三代五代,十代二十代人都无法完成,也无所谓。

    种子已经种下,总有一天会发芽结果的。

    现在对官僚体系的重构,就是一次触及本质的变革。

    不只是增加职位那么简单,更是要把政府机构的职能,从治心向治事转变。

    陈景恪停了一会儿,给众人思考的时间,然后才继续说道:

    “基于以上原因,之前的官职设置非常简单。”

    “一个县才两三个命官,其余都是辅佐的吏。”

    “一旦朝廷想做什么事儿,就会发现人手不足。”

    “不可能指望这两三个人包管一切,不说能力问题,精力也不足。”

    “大明变革推进效率低,很大一方面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要想变革顺利进行,就必须要扭转这个思想,将单纯的管人,变成管人和管事两手抓。”

    “甚至管事儿的重要性,还要超过管人。”

    众人心道果然如此,就是冲着这一块来的。

    就是不知道他要如何完成这个转变。

    大家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生怕听漏了关键的地方。

    陈景恪扫视了一圈,见众人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很是满意。

    “为什么管事儿的重要性,还要超过管人呢。”

    “首先说说管人,所谓管人其实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