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用你祖宗的战术打你
第475章 用你祖宗的战术打你 (第2/3页)
鲁番城。
“相机攻城,若无机会也无需强攻,只要堵住四门不让城内敌军逃出便可。”
城头上,见到朱棡竟然选择分兵,哈马力丁大笑道:
“朱棡枉为名将,连十则围之的道理都不懂。”
“本来他兵就不足,竟还敢分兵,真是不知死活。”
他的一众部下也非常的高兴。
这本来也是他们计划的一部分。
分两座城防守,如果明军同时进攻两座城,那就要分兵。
力量分散,最后一座城也打不下来。
如果他将主力放在其中一座城,那么另一座城的人就可以寻找机会,对明军进行骚扰。
朱棡选择分兵,是他们设想中最好的结果。
没想到还真的出现了。
一时间,众人是信心暴增。
朱棡并不知道他们的想法,就算知道了也懒得管。
他没有急于攻城,而是命部下绕城安营扎寨,轮番休息恢复体力。
在后勤部队,一群工匠也正用收集来的木料,制作器械。
朱棡要他们制作的器械很简单,投石机。
这是经过陈景恪改造的那种,更加轻便,射程也更远。
他也没打算多造,弄个二三十台就足够了。
这些木料,多是从当地百姓的房屋上拆卸下来的。
还有一部分,是从数十里外运送过来的。
倒不是哈马力丁坚壁清野不够彻底,出现了疏漏之类的。
而是这些残余木料,真要打造攻城器械,数量也非常有限。
交战过程中,有的是办法破坏掉。
只要让朱棡没办法制作大批的攻城器械就行。
但正如朱棡所说,他不知道时代变了,很多战术战法也变了。
否则,朱棡也不敢采用这么冒险的战术。
朱棡这次出征,是无后勤作战。
没办法,后勤是历朝历代攻略西域最难的地方。
汉唐之所以能经略西域,是有沿途的部落,为其提供军需粮草。
各种协从军的人数,甚至是汉军唐军的数倍。
等大军在西域站住脚,就自己屯田,就地解决粮草问题。
但从宋朝开始,西域汉人力量逐渐衰弱,到了元朝几乎绝迹。
明军的补给线,最多也就能到达敦煌。
可是敦煌离西州,还有一千五百里距离。
这一千五百里,明军无法获得任何补给。
从大明运送补给?
别开玩笑了,财政负担不起的。
超过千里距离,运送的粮食九成就要消耗在路上。
大明再厚的家底,也扛不住这种消耗。
况且,这一千五百里的运输线,就是最大的弱点。
别人随时都能掐断。
霍去病在军事史上地位为啥那么高?
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在当时那种条件下,做到了无后方作战。
还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很多次。
他的战绩,在历史上也没有人能复制。
原本历史上,明朝的力量无法真正进入西域,就是这个原因。
还有个原因,则是北元和瓦剌始终威胁着北部边疆安全。
言归正传。
朱棡这次出兵,就属于典型的无后方作战。
在随军携带的粮草吃完之前,必须拿下一块根据地,也就是西州。
否则都不用打,自己就崩溃了。
这也是哈马力丁选择坚壁清野的原因。
朱棡自然不是莽撞的人,虽然这次出兵,确实非常的冒险。
可他也是有极大把握的。
一部分信心来自于本地族群,对察合台汗国宗教迫害的反抗。
大明的军队只要能击败察合台大军,就能迅速获得当地民心,从这里获得补充。
一部分信心,正是来自于科技的进步。
也是哈马力丁等人的知识盲区。
这次,朱棡就是要利用科技,给哈马力丁一个深刻的教训。
工匠们连天加夜的忙碌,第二天一大早,二十四台投石车被造出。
为了保护操作人员,投石车前面还加装了木板,可以防弓弩射击。
之后,大军开始调动,朱棡派出五千人先锋,护着投石车慢慢向阵地行去。
在先锋的后面,是三千扛着麻袋的青壮。
他们的任务,是负责将面前的壕沟,填出一条供人通行的道路。
城头之上,听着战鼓的声音,看着明军诡异的行动,哈马力丁非常的疑惑:
“那是什么东西?”
一名部下不确定的道:“好像是投石机?”
哈马力丁怒道:“不要好像,去查看。”
于是,传令兵马上跑下城墙,去壕沟前的阵地里询问。
很快就带回一个答案:“是投石车。”
这更让哈马力丁疑惑了:“投石车?他们不会是想把投石车推倒壕沟边,向城墙上发射石头吧?”
“哈哈……”一众人发出嘲讽的笑声。
且不说他们在每道壕沟后面,都安排了防守人员,这些人是可以主动出击捣毁投石车的。
就算明军防备森严,无法捣毁。
你投石车也没那么远的射程好吧。
很快,双方进入交战距离。
察合台军从壕沟后面的矮墙下放箭,明军先锋则举起盾牌抵挡,然后冒着箭雨缓慢前进。
投石车在壕沟二十丈处停下,一群身着特殊服饰的士兵,开始有条不紊的操作。
这群士兵身穿布衣,没有携带任何武器,而胸前则写着一个大大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